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加快青海黄河流域生态经济体系建设

   2021-01-18 青海省科技厅
43
核心提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战略目标,并强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对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战略目标,并强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战略部署,我们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尊重规律,更加注重保护和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抓紧开展顶层设计,加强重大问题研究,着力创新体制机制,特别是要加快青海黄河流域生态经济体系建设,在新征程上迈出新的更大步伐。

  构建经济体系,首先要搞清它的概念和它的内涵、外延。经济体系和生态体系是两个体系,在进行统一协调的时候,生态体系是整个系统的基础,而经济体系对整个系统的变化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主导作用,特别是随着科技的进步,科技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实现生态价值方面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生态系统从物质能源交流来看,它是一个生态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过程,它是一个输入、输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再生产必须在生态再生产的容量范围内循环。

 

 

  我们要构建的生态经济体系究竟是什么?从理论角度看,就是在不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前提下,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构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经济体系,它的基本内涵有四重含义:第一是追求共享共惠的良好生态环境福祉;第二是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要内容;第三是以山水林田湖草为运行载体;第四是以生态文明体系建设为基本保障。

  构建黄河流域生态经济体系具有重大意义:一是服从国家战略,巩固提升黄河生态价值、生态优势、生态竞争力,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二是优化全省国土空间布局,推进高原美丽城镇建设;三是挖掘省内外发展潜力,实现绿色低碳、循环节约和清洁安全的发展;四是推进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此,青海黄河流域生态经济体系的战略定位必须服从国家战略,服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服从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立足于青海“一优两高”战略,打造“五个示范省”和“四种经济形态”,通过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积极培育和发展生态经济,建设青海黄河流域生态经济区。同时,要把青海黄河流域生态经济区打造为生态保护的示范区、青海特色产业的集聚区、黄河流域的文化旅游长廊和生态资产产权交易区。

  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黄河流域生态经济区。第一,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和国土空间规划,构建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生态经济功能布局体系,守护好山水林田湖草这一生命共同体,有效推进生态、生产、生活“三生空间”的协调发展,落实重点生态修复工程,实现黄河流域城镇和区域中心城市的科学布局,加快沿黄生态城镇建设。第二,推动产业生态化。在微观层面进行清洁生产,源头治理;在中观层面即产业层面建设生态产业园区,特别是要以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和海东工业园区为主体的工业园区产业布局更趋合理,形成园区优势互补、关联互动、错位发展的格局,通过生态与产业的结合实现产业增长;在宏观层面要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继续优化,积极倡导文明、健康、适度、绿色消费。第三,推进生态产业化。要把潜在的生态资源、能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发展优势,促进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依托当地自然资源优势,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生态产业化要求合理地保留、利用、开发、保护生态资源,通过生态资源资产化、生态资产价值化与资本化、生态服务提供有偿化和生态横向补偿、纵向补偿来实现区域经济增长、扩大社会福祉。实现生态产业化要形成一批关联产业,对青海来说,就是要挖掘生态潜力,积极争取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保护投入,争取在西宁打造生态产权交易中心市场。第四,要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应从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四个方面来加以完善,按照“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思路构建制度体系。建成生态经济体系,需要建立支撑生态经济体制的市场体系、生态产权体系、技术创新体系、生态产业体系、投资体系、绩效评价体系等一系列产业政策体系。其中第一位的就是以生态要素稀缺性为基础,构建一个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努力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走出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