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工作成效显著

   2011-12-05 青海省科技厅
40
核心提示:我省农业科技园区和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全省四区两带一线的规划要求,力求能够在这些区域经
我省农业科技园区和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工作,紧紧围绕全省“四区两带一线”的规划要求,力求能够在这些区域经济发展中起到科技引领和示范作用,农业科技园区和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工作得到了科技部、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5月24日,青海海东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揭牌仪式在互助县举行,省委副书记、省长骆惠宁出席仪式并致辞,副省长邓本太、高云龙共同为园区揭牌,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曹文虎、省政协副主席韩玉贵、科技部农村司副司长郭志伟、海东地委书记于丛乐、行署专员金长华等省地县领导出席了园区开工仪式,海东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立以来,通过不断完善园区设施,强化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继续拓展园区功能,现在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势头强劲。截至目前,海东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规划面积已分别达到4.4万亩、50万亩和200万亩,今年园区已完成投资9.2亿元,新入驻企业26家,预计今年将完成产值8.6亿元,实现利润1.72亿元,上缴税收0.6亿元。园区建设以来共引进新品种162个,新技术34项,培训接待农民3.2万人次,园区吸纳劳动力人数达1295人,辐射带动项目区农户4.6万多户,人均纯收入达到6310元,人均增收1700元,海东农业科技园区开始发挥了示范、辐射、带动的效应,有力地促进了海东高原现代农业的发展,发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为进一步推进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一是组织启动了第四批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评审认定工作。经地方政府推荐和专家评审,并联合报请省政府同意后正式批准青海昶林等10个农业科技园区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至此,我省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数量已达到29个。二是组织召开了全省农业科技园区座谈会,与各级政府以及农业园区个进行了交流,深入了解农业科技园区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召开了全省农业科技园区工作会,高云龙副省长莅临会议并做了重要指示,各州、地、市及相关县政府领导, 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农牧厅等省直相关部门和各州、地、市及相关县科技局、各农业科技园区有关负责同志130余人参加。会议对全省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对下一步推进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本次会议的成功召开,标志着我省农业科技园区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海南州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将《实验区规划》列入了青海省“十二五”四区两带一线专项规划,建设范围由原来的12个乡镇扩大为全州36个乡镇和5个国营农牧场,面积达到4.45万平方公里,计划投资总额为137.77亿元。2011年8月7日省科技厅、省发改委、省农牧厅和海南州在贵德县,共同组织召开了“海南州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启动大会”。省委副书记王建军,副省长邓本太、高云龙和副秘书长吴庆生等领导同志出席了会议,省有关单位领导、省内外专家和相关企业负责人、农牧民代表500多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还组织了“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专题报告会”。 通过实验区的建设,将进一步探索传统畜牧业向生态畜牧业转变道路,探索生态畜牧业发展高效模式,将海南州建设成为国际知名的高原绿色和有机农畜产品基地,成为高寒牧区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和民生改善的重要示范区、三江源区乃至西部地区以生态畜牧业带动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验场。这次启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海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依托实验区内青海省贵南草业公司,青海省牧草良种繁殖场两大农牧企业和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实行草地生态畜牧业的规模化经营,探索发展了牧场主导型和科技园区引导型的“种草养畜”产业化开发模式。以发展饲草基地为重点,以牦牛和藏系绵羊绿色畜产品为特色,以规模化舍饲和半舍饲养殖为载体,实施“饲草料生产基地建设——优良牧草草产品产业化加工——饲草资源高值利用——规模化牦牛和藏系绵羊健康养殖——有机肥生产还田—高原特色畜产品加工”为一体的产业链培育,2011年过马营地区市场年交易牲畜达到了创纪录的20万头只。 7月份省政府批准《海南州生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总体规划(2011-2020年)》后,省财政厅及时下达了3000万元的资金对实验区建设给予资金和项目支持。截止目前,实验区引导生态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示范区建设投资4983万元,种植当年生优质牧草23万亩,选育生产母牦牛3760头,选留后备种公牛600头、后备母牛600头,绵羊育肥20万只,修建60㎡草料棚156座、养殖小区13处(其中有机养殖小区1处)、民俗产品加工销售点3处、“牧家乐”旅游接待点1处60户,购置牧草收贮机械11台(套)、饲料加工设备3台(套),建立河卡有机产品可追溯体系,培训农牧民1390人次。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