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青海省畜牧兽医科学院完成的“黑土滩人工草地更新模式、机制及管理策略研究”项目对不同建植年限黑土滩人工草地土壤种子库及其动态、干扰对植被更新组分的影响、植被更新能力与土壤养分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综合评估了干扰与草地植被更新、草地功能相关性。摸清了黑土滩人工草地土壤种子库的形成过程及演变规律。研究表明,黑土滩人工草地土壤种子库主要集中在地下0-2㎝、密度103-106 粒/m2;土壤种子库在物种比例和发芽数比例上均表现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一二年生草本植物〉灌木,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及均匀度均随人工草地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项目研究了化学灭除毒杂草、施肥、刈割、放牧等不同人工干扰方式下,黑土滩人工草地植被的结构与功能的变化规律和机制,提出了黑土滩人工草地可持续利用的技术方法;研究并制定了《生态型黑土滩人工草地建植及管理技术规范》(DB63/T1007-2011)、《放牧型黑土滩人工草地建植及管理技术规范》(DB63/T1008-2011)、《刈用型黑土滩人工草地建植及管理技术规范》(DB63/T1009-2011)等3项地方标准;通过综合评判,总结提出了黑土滩人工草地在不同年龄阶段的管理方案、黑土滩人工草地维系模式,对青藏高原黑土滩人工草地建植、利用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创新性。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