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省科协十一大擘画未来五年科协事业蓝图 科技人才助力“共富”

   2022-02-17 浙江日报
44
核心提示:2月15日至16日,浙江省科协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杭州召开。近600名一线科技工作者共聚一堂,共商打造具有浙江

2月15日至16日,浙江省科协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杭州召开。近600名一线科技工作者共聚一堂,共商打造具有浙江辨识度的科技力量,擘画未来五年我省科协事业蓝图。

“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服务”是科协组织的根本职能和底色。省科协如何在新发展新征程中建设有温度、可信赖的“科技工作者之家”,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浙江“重要窗口”与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

“就是把广大科技工作者凝聚在党的周围、凝聚在浙江大地、凝聚在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省科协第十届委员会主席姚克在工作报告中给出了答案。

凝心聚力

引领科技人才向浙看

如何弘扬科学家精神,是大会讨论的重中之重。

早在2020年,浙江就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弘扬科学家精神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把推进科研诚信建设作为推进创新强省建设的重大举措。“我们要引导全省科技工作者持续弘扬以爱国主义为底色的科学家精神,凝心聚力,牢牢团聚在党和政府周围,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把论文写在之江大地上。”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谢志远说,省科协将深入挖掘浙江籍科学家文化内涵,建设科学家精神培育基地,打造红色科学家故居群落。

激发科技人才成长成才内生动力,对于浙江来说,需要进一步推动人才培育提质,分层分类做好人才托举。

工作报告提出,未来5年,我省要实施服务人才攀登工程,做好院士后备人才的培育、引进与举荐,支持高层次人才入库扩圈;实施青年人才泉涌工程,把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开展院士结对青年英才和“青椒”人才托举行动;实施青少年沃土工程。

此外,瞄准我省基础前沿、学科交叉领域和科技产业发展重点,省科协将继续为科技人才搭好大舞台,打造以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发展大会、之江科技创新论坛等系列为基础的高端学术交流活动品牌。

助推“共富”

团结科学家担使命

如何激发我省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情与动力,让“科技梦”助推“共富梦”?工作报告中列出了一系列具体目标:

要让“浙江院士之家”与院士工作站、专家工作站、博士创新站等“一家三站”,形成立体式全覆盖的创新创业平台体系,进一步提升浙江人才磁吸效应。

高质量建设“浙江院士之家”,实现5年到访院士2000人次以上。

高水平提升院士工作站,培育省级重点院士工作站,支持企业与院士及其团队所在高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联合设立研发中心、创新实验室和人才培养基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

高效益建设博士创新站,深入开展“千博助千企”行动,通过3年努力建成1000家博士创新站。

利用丰富的院士专家和学会资源,省科协积极筹划组建院士专家团服务山区26县,实施“一县一业一学会”,引导更多全国学会资源向浙江基层和产业一线流动。

省科协将积极打造科技智库,实施软课题研究项目,推出重大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项目和专题性科学考察论证,为党委、政府提供更加科学精准的决策咨询服务。

科普先行

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

第十一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20年,我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13.53%。省科协科普部部长汪光年告诉记者,省“十四五”科技规划定了一个更远大的目标——至2025年,全省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8%以上。

他介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浙江将推动出台《浙江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及其细则,强化社会服务、资源供给与法律保障,全面提升科普公共服务质量。以该《条例》指导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新建50家以上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认定100家以上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加快衢州、舟山、丽水等综合型市级科技馆建设。

同时,面向重点人群精准施策,针对性地开展“双千”助力教育“双减”、“银龄跨越数字鸿沟”、之江院士讲坛等科普专项行动,推动形成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

(来源:浙江日报)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