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西安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印发,明确八大发展计划

   2022-02-16 西安市科技局
55
核心提示:(来源:西安市科技局创新体系建设处 )近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印发《西安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


(来源:西安市科技局创新体系建设处 )

近日,西安市人民政府印发《西安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围绕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主题,聚焦构筑秦创原“一总两带”建设总格局,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丝路科创中心目标,对西安市“十四五”时期的科技创新发展目标、主要任务进行了全面规划部署。

《规划》提出:

到2025年,创新策源能力显著增强,企业创新主体能级提升,核心园区科技创新示范辐射效应明显,区域协同发展成果突出,创新创业生态开放活跃,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实现跃升,基于西安市场机制的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基本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丝路科创中心,迈入全球高水平创新型城西安市行列,成为全球创新网络关键节点。

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方面,《规划》提出以加速产业链和创新链深度融合为主线,构建“一总两带”秦创原建设总格局,健全“有效供给——转化服务——区域示范——产业集聚”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加快推动西安成为秦创原建设的排头兵、样板区和动力源。

构建“一总两带”秦创原建设总格局

推动西咸新区秦创原“总窗口”建设,在科技成果转化领域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全面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突出秦创原科技创新示范带辐射作用,重点支持高新区、长安大学城、航天基地,在促进开放共享、强化平台赋能、提升孵化质效、增强金融支撑等方面持续发力。

发挥秦创原先进制造业示范带集聚效应。重点支持经开区、阎良区、渭北新城发挥在汽车、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方面的优势,助力西安打造先进制造业强西安市。

到2025年建成国家备案众创空间90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0家,强化孵化器加速器促进器三大功能。

打造科技经纪人、科学家+工程师、新双创三支队伍,推广技术经理人“1+3”服务模式,健全“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全链条孵化体系。到2025年,建成国家备案众创空间90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0家。

高标准建设西安市秦创原创新促进中心,提升西安市级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运行成效,发挥西安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联盟等组织作用,构建西安市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平台“一张网”。持续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重点支持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牵头建成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争创国家光电子集成制造业创新中心。鼓励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探索人工智能超算中心、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开放运营模式。

《规划》明确“十四五”时期西安科技创新发展实施创新策源地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企业群体倍增、人才双创活力提升、高质量园区基地建设、区域创新发展协同、高水平科创合作圈构筑、一流创新创业生态培育八大计划。

到2025年争创领域类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2家,西安市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数达100家。

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成运行国家超算(西安)中心,推动建成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国家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优先布局建设先进阿秒光源、电磁驱动聚变项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航空航天、能源化工、先进材料、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空间技术、未来能源等领域开展重大科学问题研究。探索新型科研组织形式,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西安路径”。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打好重点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滚动编制重大技术攻关清单,组织实施秦创原区域示范工程、秦创原创新平台建设工程、转化孵化能力提升工程、产业链强链补链工程等一批重大技术攻关工程。依托国家硬科技创新示范区组织开展未来产业、前沿技术创新布局和资源配置,催生“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一批硬科技产业新业态。

到2025年西安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10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累计入库12000家。

健全“微成长——小升规——规上西安市”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机制,实施科技型企业“育林”工程,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吸引一批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和新业态项目落地西安,实施硬科技企业上西安市培育计划,与沪深交易所、北交所深度对接,设立科技型企业拟上西安市培育库。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组建体系化、任务型的创新联合体,促进“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成果转化、应用示范”一体化发展。

实施“西安英才计划”,依托重大科技攻关任务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科技人才,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投入,支持青年英才带着研究成果创业。实施“国家外国专家项目”及“西安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引智项目”,重点支持一批科技企业引进外籍专家和海归人才。深化以“松绑+赋权”为根本的科技人才分类评价改革,支持高校院所与企业开展人才“双聘”,建设人才综合服务平台,推动人才子女就学、住房安居、医疗保障、个税奖励等政策“一网通办”,布局建设国际化人才社区。

中心驱动、板块联动、多点支撑区域创新格局

强化核心园区引领,增强高新区创新策源能力、辐射带动能力,实施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加强重点载体建设,形成“中心驱动、板块联动、多点支撑”的区域创新格局。促进西安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全力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培育一批以硬科技为特色的产业链群,支持经开区打造先进制造业发展示范区,支持曲江新区建设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示范区,支持航天基地打造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区,支持航空基地打造国家级航空先进制造产业集群示范平台,支持国际港务区建设区域技术应用聚集区,支持浐灞生态区打造会展业发展的核心区。

支持区县特色发展,推动老城区转型升级,增强开发区与区县科技创新发展的协调性、联动性和整体性。聚焦优势领域提升县域科技服务能力,构建“一区一特”“一区多特”的科技创新发展格局。搭建县域科技服务平台,布局省级星创天地、县域科技创新试验示范站等科技服务平台。鼓励形成“核心区+托管区”“园区研发——飞地制造”、托管等合作模式,建设异地孵化、飞地园区、伙伴园区。

加强区域协同协作,积极参与“科技支撑西部大开发行动”,扎实推进西咸一体化科技创新领域规划落实。重点推进西咸新区和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打造西北工业大学翱翔小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未来研究院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围绕生态保护、环境产业、生物技术等重点领域,与西部主要城西安市聚焦现代农业、生态文明和民生保障,共同开展乡村振兴创新行动、科技惠民行动、美丽西部科技支撑行动。实施科技创新“城西安市伙伴”计划,形成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地区科技创新合作交流机制。深化与主要创新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形成“项目——基地——人才——产业——组织——机制”六位一体国际科技合作格局。

到2025年,引进培育西安市级以上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50家,技术合同交易额达2000亿元。

加强要素流通配置,建设西安硬科技技术要素西安市场,打造链接全国技术交易西安市场和国际技术转移网络的关键节点。推动技术要素西安市场建设,与私募股权投资西安市场、多层次资本西安市场培育形成联动,创新“技术交易信用贷”“无形资产质押贷”等科技信贷金融产品。建设国家西安科创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率先在高新区设立西安硬科技科创银行分行支行,支持金融机构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设立科技金融分支机构、金融实验室。深入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与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双自联动”改革,打造全国科技创新“试验田”。

《规划》还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科技投入、强化政策供给、强化考核评价等四个方面提出保障措施,确保既定目标顺利完成。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