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广西创新联合体破除“孤”的桎梏 助力打通产学研用“任督二脉”

   2022-02-17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
34
核心提示:2021年,广西组建首批4家创新联合体,对产学研用全链条布局,着力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4家

2021年,广西组建首批4家创新联合体,对产学研用全链条布局,着力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4家创新联合体呈现研发人员领域广、研发投入占比高、项目承担能力强、成果转化途径多等特点,其中,研发人员占比超25%,研发投入占总收入近6%,项目经费超1亿元,实现成果转化收入达48亿元以上,以新模式催生产业创新发展。

一、破除技术攻关“孤军奋战”,打造联合攻关新模式。创新联合体积极搭建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桥梁,充分发挥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中不同的主体作用,鼓励创新开展联合攻关。据不完全统计,4家创新联合体配合单位有59家(不同单位),其中高校有18家,占比达30%,科研院所有12家,占比约20%;牵头单位2021年承担项目144项,项目总金额超过1亿元。针对产业中存在的核心与共性问题,积极发挥协同创新机制,共同建立技术标准,打破企业、高校或科研院所在前沿技术领域“孤军奋战”的桎梏。如,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针对广西铝电解大修渣存在高盐、毒性大、污染形态复杂,历史存量大,年新增量高等问题,联合高校院所,投入大量研发力量开展电解铝大修渣处理处置关键技术研发,突破关键核心技术1项,建成中试设备1套,新增申请专利7项,申请广西地方标准立项1项。目前,该项目已进入产业化阶段,北海示范项目处置规模为2500吨/年,扩容后单条处置生产线达产规模将达10000吨/年,预计经济效益达2000万元/年。

二、破除科研人才“孤立培育”,打造联合引育新模式。创新联合体积极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引进、育强、培优上下功夫,以产业需求为导向,龙头骨干企业主动出题,并积极与具有相关专业人才的高校、科研院所对接,邀请入盟,形成多方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打破科研人才“孤立培育”的限制,实现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协同创新格局。如,润建股份有限公司结合自身生产经营条件及行业优势,以项目合作、创新平台共建、人才培养、关键技术联合攻关、知识产权联合转化等方式与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进行深度合作,以“行业+新技术”的创新开发模式,建立以项目为基础的“行业+”行动计划。

三、破除成果转化“孤芳自赏”,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新模式。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多为实验室阶段成果,大多数成果都是“孤芳自赏”的状态,很难实现即时转化。创新联合体针对这一现象,由龙头企业牵头,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构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成果转化机制,将市场思维贯穿于项目研发全过程,实现产品从研发到生产的一体化发展。据不完全统计,4家创新联合体牵头单位2021年成果转化109项,转化金额达48亿元。广西交科集团有限公司以“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不断增强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努力实现创新成果从研发到工程应用的成果转化,2021年申请自治区B类成果转化项目6项,预计经济效益总额高达3.23亿元。桂林南药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抗疟药物青蒿琥酯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第1号一类新药证书,被称为“疟疾克星”;2021年,该公司在原料药研发、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研究等多个领域开展在研项目40个,其中2个原料药获准上市销售,成功实现从研发到商业化生产的科技成果转化。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