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科技创新赋能绿色建筑 助力“双碳”目标

   2022-02-17 光明网
56
核心提示: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

2020年9月,我国明确提出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7月,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在上海鸣锣开市,“双碳”目标稳步推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对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

“双碳”目标的实现涉及能源、制造、建筑、交通等多个行业领域。如何用科技创新赋能建筑碳中和行动,在近日举行的媒体沟通会上,青云科技分享了自己的探索。

《2050年中国能源碳排放报告》显示,我国运行阶段建筑碳排放占国家总耗能比例的20%以上,仅次于工业和交通,排在第三位。数据还显示,从2009年到2018年的十年间,建筑领域的碳排放增加了57%。可以看出,建筑领域的节能降耗与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息息相关。

在青云科技物联网解决方案业务总监胡加友看来,数据分散、节能建筑不节能、高用能不等于舒适性、节能与发展的矛盾是当前建筑领域在减碳减排时面临的四个现状或难题。“盲目追求室内环境‘高标准’‘高服务’,并未真正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胡加友说。

这一现状显然与我们对绿色建筑的要求有较大差距。2021年10月,住建部正式发布了国家强制性规范《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并将于2022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根据规范,碳排放的计算将作为新建筑建设的强制要求,全国城镇的绿色建筑覆盖率要达到70%以上。

当前,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为一体的智能技术正融入城市运行的每一个角落,以及城市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融合可以大大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能效水平,也可以提高城市碳减排的力度。那么,科技创新如何赋能绿色建筑?青云科技给出了三个关键字: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

胡加友解释,针对建筑系统比较复杂,数据孤岛长期存在的状态,将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可溯源的能源监控管理体系,把能耗以数字化的形式直观呈现,在此基础上通过数据化分析、合理性分析、预测等,打造一个更为舒适、高效、低能耗的环境。

“基本实现的技术路径是,我们获取所有的相关数据,获取后采用AI分析、曲线分析,分析完后会反向结合用户对于目前方案的舒适度、感官度的调查,进行深度优化。优化实践后,我们可以再次输出新的场景化解决方案进行一些调整。调整后,可以再次回到循环点。经过两三轮调整后,可以做到客户对于环境的变化,基本是无感的”,胡加友解释,所谓无感就是某个人进了楼,并不会感受到楼里过热或过冷,一个舒适的状态就是最好的状态。

胡加友介绍,通过“云、网、边、端”一体化的架构设计,青云的边缘计算平台可实现与所有用电设备的可管可控,再通过物联网平台打通建筑内各个独立系统,把数据孤岛做到互联。而智能化技术的引用,如自动化控制技术、空调精密控制、智能照明组合策略和精密控制等,则将通过对建筑场景的智能判断,实现人走灯灭、空调关闭,进而实现降低能耗。

科技创新赋能绿色建筑 助力“双碳”目标

青云双碳智慧建筑解决方案架构图

这一探索也在具体的案例中落地。胡加友介绍,这套系统在江苏一个政府办公楼宇实现了双碳应用,“我们做到碳足迹的呈现,包括直接碳排放、间接碳排放,在做完智能化的控制后,能源账单目前减少了接近15%。我们计划在后期帮助客户把能效提升30%,也就是说,用同样的能源做更多的事情。”他说。(宋雅娟)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