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前瞻谋划未来产业 在全球竞争中走出中国特色

   2022-02-22 科技日报
44
核心提示: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培育经济新动能

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培育经济新动能、构建新的增长点、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占据国际竞争制高点的关键。

应对疫情、复苏经济,未来产业被寄予厚望

近些年来,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下,世界各国在不同领域和方向取得了诸多科技进步和重大突破,并带动了相应产业变革的出现。新一代信息科技、生物科技、能源科技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正在逐步催生新的业态和新的经济发展模式,逐步改写着人类生产生活的方式,同时重塑着世界竞争的格局。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暴发,带来了广泛的经济社会危机,对世界各国的发展造成了极大冲击。各国应对疫情、复苏经济的需求,促使不同领域、不同方向取得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变革快速汇集,推动未来产业的发展。

为此,疫情暴发以来世界主要国家和组织都在加速布局未来产业,一方面纷纷出台战略计划,规划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领域;另一方面大力投入创新,力图使技术创新和未来产业发展成为经济复苏和竞争力提升的持续动力。

紧紧抓住和用好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培育经济新动能、构建新的增长点、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占据国际竞争制高点的关键。谋划未来产业的发展,需要把握全球发展大势,并了解我国现有基础,进而统筹规划、系统布局。

各国抓紧布局未来产业,抢占竞争制高点

2020年以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就已开始了对未来产业的部署。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发布《美国将主导未来产业》报告,欧盟发布《加强面向未来欧盟产业战略价值链报告》,法国实施“未来工业计划”和“未来投资计划”,日本发布《未来投资战略2017》。而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大流行,世界各国更是把发展未来产业视作恢复国家经济和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其加快战略部署,加大支持力度,并呈现出四大趋势。

一是聚焦数字、健康与低碳3个主要方向布局未来产业。面对数字主权、新冠肺炎疫情、气候变化、能源危机等全球共同挑战,各国积极出台产业战略,在数字领域重点布局人工智能、量子技术、区块链、网络安全和大数据;在健康领域聚焦生物技术、数字医疗、制药技术;在绿色低碳领域聚焦清洁能源、绿色交通。试图依托颠覆性技术引领新的产业变革,解决当前与未来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二是扶持技术创新,提供多元资金投入,引导企业面向未来产业转型升级。欧盟《塑造欧洲数字未来》报告提出建立以数字解决方案为动力的欧洲社会,德国、法国等欧盟成员国通过战略引导、资金投入和政策帮扶,大力支持企业的数字化和绿色转型,通过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促进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升级;英国政府鼓励养老基金投资新兴高科技企业;美国的“竞争法案”提议为半导体制造等高技术企业提供税收优惠和补贴的组合政策。各国都在通过提供支持方案,建立新资助机制,出台税收、补贴、投资等优惠政策,给予企业全方位的支持。

三是技术主权与产业自主因疫情被提升到新的高度。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带来的产业链和供应链“掉链”问题使欧美国家试图加强对战略性高端产业的主导性和控制力。欧盟发布《关键原材料弹性:寻求更安全和更可持续供应的路径》,要求在燃料电池、风能、稀土、机器人原材料、3D打印等方面加强自主研发和原材料供应;美国提出《为生产半导体创造有力激励措施》法案支持先进半导体在本土的研发和制造,各国都力图通过加大“制造业回流”力度,提升本土生产能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四是以新型研发和生产组织方式支持未来产业发展。未来产业是技术与技术、技术与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和耦合,需要依靠前沿研究机构和企业等创新主体之间的充分互动。美国组建跨机构的量子研究中心和人工智能研究所,建立从培训、研发到产业化全链条的半导体先进制造研究院;德国、英国和法国也在建设产学研协同的清洁能源、未来医学集群和园区,各国都在尝试通过构建新型研发组织模式,适应未来产业的发展需求和速度。

着眼长远和全局,统筹谋划我国未来产业发展路径

未来产业发展具有依托新科技、引领新需求、创造新动力、拓展新空间的“四新”特点,我国在未来产业发展上具备世界第一的内需市场、相对丰富的未来应用场景、完整的工业制造体系和一定水平的新兴技术实力,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基础能力上仍有差距,对未来产业的系统布局也相对欠缺。

面对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我们不能等待、不能观望、不能懈怠”,而要前瞻谋划未来产业、培育发展新动能,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竞争格局中走出中国特色,赢得未来发展主动权。

一是统筹谋划、系统全面布局,发挥优势、聚焦重点。面对全球共同面临的健康、能源、气候等挑战和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把握国际战略选择的共同点,抓住自身发展的优势,面向新挑战,在国家层面统筹规划,重点发展量子信息、未来网络、类脑智能、生物基因技术、新能源与储能、深海空天开发等具有一定技术基础、有重大发展前景和需求的前沿科技领域,进而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和未来需求的新业态。

二是促进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从源头增强产业链韧性和供应链弹性。在持续保障基础研究、新兴技术研发的前提下,针对“卡脖子”问题,以市场为牵引、政府为辅助,引导成立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创新联合体,实现全产业链的协同攻关;协商确定必须实现自主可控的若干战略性产业,加强上下游合作,借助国内基础制造优势、巩固可利用的国际供应来源,构建完整可靠的生产供应体系。

三是前瞻新场景,制定统一的未来产业路线图,培育新产业体系。前瞻人类未来生产生活情景,勾画未来产业应用新场景,借助国内市场优势,创造新的应用场景和消费需求,选择科技创新资源突出、产业基础雄厚的地区,布局先导示范区,实施产业跨界融合示范工程,打造未来技术应用场景,加速培育未来新产业。在国家已有的优势创新集群区,每区域突出规划1—2个重点培育产业,避免重复布局。

四是打造新型研发组织模式,加大对未来产业关键技术的精准投入力度。未来产业帮助我们不断突破科学认知极限和物理极限,同时也打破了创新主体间的界限。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技术新产业带来的新发展需求,应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带动制造业等生产行业向智能化、个性化升级,带动生产关系与组织方式的转变。同时,在关键领域建立分布式的未来产业研究所、技术创新中心等新型研发机构和科学城等承载区,以研发模式的革新促进技术与产业的更大突破。

(陈晓怡 李 宏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