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北京冬奥会交出优异答卷 拓展区域发展共赢新局面

   2022-02-22 人民网
59
核心提示:赛场内,北京2022年冬奥会精彩纷呈;赛场外,冰雪运动热情高涨,冰雪消费火热升温,冰雪产业在低碳技术、数

赛场内,北京2022年冬奥会精彩纷呈;赛场外,冰雪运动热情高涨,冰雪消费火热升温,冰雪产业在低碳技术、数字科技的驱动下正蓬勃发展。乘着冬奥会的东风,人民网推出“冬奥经济溢出效应”系列报道,从多角度阐释“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展现冬奥+、冰雪+的强大的经济溢出效应。

2月20日晚,北京2022年冬奥会(以下简称“北京冬奥会”)精彩落幕,中国交出了冬奥会筹办和区域发展、产业推进的优异答卷。

“冬季去滑雪已经成为我们全家每年都要做的事儿,自从去年年底京张高铁通车后,真的给了我们很大的惊喜。”在北京工作的林晨说:“以前开车去张家口滑雪至少需要3小时起,旅途远、费用高。如今北京清河站至延庆、太子城、崇礼站分别只需要26分钟、50分钟、65分钟即可到达,幸福来得太快了!”

“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不是一锤子买卖。”从2015年7月31日申办成功至今,北京冬奥会多项筹办成果已转化为现实遗产,极大地带动了承办城市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了奥林匹克运动与主办城市和区域共赢发展的新局面。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越来越稳

北京冬奥会的筹办是一盘大棋,落子不只竞技场。

将视线延伸至场外,奥运效应不只是赛时的体育盛宴,能否将这份贡献辐射带动周边、发挥示范作用,带动整个区域的协同发展、共同进步,也体现着奥运区域发展遗产的成色。

以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北京冬奥会的筹办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既是现实之需,也是发展之义。有专家表示,北京冬奥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地区协同发展迈入新阶段,强化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之势,前进的脚步只会越来越快、越来越稳。

“北京冬奥会像是加速器,大大加速了三个赛区的发展。”国际奥委会品牌和可持续发展总监玛丽·萨鲁瓦指出,奥运会遗产不仅仅关乎场馆,更重要的事情是,要让人们长期受益。

空间上的互联互通,是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最直观的体现。2019年12月30日,世界上首条时速350公里的智能高铁——京张高铁正式通车。张家口到北京最快运行时间从原来的3个多小时压缩到1个小时,正式进入京津冀“1小时生活圈”。

“冬奥会的申办、筹办,后来有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如果没有北京冬奥会,我们不敢想崇礼能有这样的变化,高铁会通到这么一个小地方。”太舞滑雪小镇董事长齐宏告诉记者。

河北张家口:“风光”独好为京津冀绿色发展“输能”。来源:陈晓东/人民图片

一度绿电,能让冬奥会颁奖广场的主舞台亮22秒左右;一度绿电,能让厨师在冬奥村的“全电厨房”烹饪2份美味菜品;一度绿电,能为太阳能充气保障帐篷的电暖器供电约30—40分钟……在这背后,是北京、张家口两地携手跨区域绿电交易,使得“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成为现实,满足了北京冬奥会测试赛和正式比赛用电需要。

正如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日前在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提到过的,来自张北的绿色电能点亮了一座座奥运场馆,也点亮了北京的万家灯火。“延庆换流站是张北柔直工程唯一一座受端换流站,也是绿电进京的第一站。”国网北京检修公司柔直调相机运检中心副主任赵壁介绍。

借5G服务北京冬奥会之机,张家口市新建189个通信基站,实现冬奥赛区及城市大部分区域的集群通信室外覆盖,以及张家口市区、崇礼城区及冬奥核心区、冬奥相关连接道路5G信号全覆盖。

张家口市通信发展管理办公室主任田海泉说:“5G将全面促进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在张家口各产业领域的应用落地,催生全新行业生态,加速张家口产业转型,提升张家口的管理和服务能力,让城市运转更高效。”

2月20日,北京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张建东在北京冬奥会赛事总结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通过几年的筹办冬奥会,张家口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张建东介绍,因为冰雪运动,张家口当地的居民有了更多就业机会,收入也大大提升。通过筹办北京冬奥会,也改善了很多城市设施、交通设施,使得京津冀之间连通、连接更加便捷,通行更加快捷。

在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同绘一张图、共走一盘棋的过程中,还有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等多个方面出现了可喜的变化:

比如,两地协同治沙、治水、治气,区域环境明显改善,实现了区域环境联防联治;基础性公共设施加速布局,公共服务水平整体提升,实现了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京张两地把握冬奥机遇,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推动体育产业、文化休闲、冰雪旅游融合发展,“冰雪+”效应逐渐形成。

从交通路网到生态环境,从产业转型到公共服务,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高质量发展画卷正铺展开来,协同发展向更深更广推进。如今,乘着北京冬奥会的春风,京津冀携手一起向未来。

冰雪产业长久绽放将开遍大江南北

在“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实践中,把筹办工作与国家、区域和主办城市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加快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和经济增长点,正是北京冬奥会经济发展的方略和主轴,成为其用实力交出的“高分答卷”。

从开幕式到比赛日,从赛场到奥运村,来自中国各地的运动员在冬奥赛场崭露头角并取得优异成绩,这得益于中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深入实施以及中国冰雪运动版图的不断扩大。

据北京冬奥会中国代表团秘书长倪会忠介绍,此次参赛的177名运动员来自全国20个省区市,覆盖区域北达黑龙江省,南抵广东省,东至上海市,西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中约有1/5的运动员通过跨界跨项选材从事冰雪项目专业训练,雪上项目更是有近一半为跨界跨项选材运动员,彻底改变了冰雪项目仅仅依靠个别省份输送的情况。

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杨扬表示,北京冬奥会的一个关键词是“突破”,除了冬奥会的赛事参与度的突破,中国提前实现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发展目标。期待北京冬奥会之后,中国冰雪运动迎来更大发展。

“中国队此前在很多项目上都没有参赛,这一次我们看到,中国能够在109个小项中参加了104个小项,是非常了不起的突破。”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杨扬表示,从中国的冬季运动来说也是一个奇迹。中国的冰雪运动大发展,对世界冰雪运动发展来说也是共享的契机。

在后冬奥时代新的时空中,实施好“冰雪+”战略,写好“冰雪+”大文章,打造冰雪经济体系,加速推动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时代赋予中国的新发展机遇。

在南国成都,冰雪产业正不断释放出新的活力。各大冰上运动场馆人气爆棚,青少年成为其中的“主力军”。融创雪世界等室内雪场的兴起,不仅令南方人在家门口就能娱雪和滑雪,还能使滑雪运动贯穿四季,成为日常休闲、随时能实现的全年龄层活动。

成都融创文旅城雪世界。来源:受访方供图

冰雪产业的蓬勃发展,太舞滑雪小镇常务副总裁李永太是全程亲历者和见证者。李永太坦言,如果没有冬奥会,可能崇礼20年后都不会具备这样的条件。“身处冬奥会核心区,我们和云顶、万龙几家雪场获得的冬奥会红利是最大的,红利不光是硬件方面的。”

“在此过程中,我们这儿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均实现了快速增长。”他兴奋地告诉记者,2021年夏季冬季两季单日旅游收入还迎来了高峰期,成为疫情发生以来为数不多的业绩增长亮点。

“我们预测,后冬奥会时代,产业会有5年黄金期。”李永太说,“冬奥会在北京和张家口举办,但全国各地的滑雪场、滑冰场雨后春笋般发展,冬奥会‘以点带面’作用已经在释放。”

携程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张致宁则表示,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对赛事举办城市的冰雪旅游带来积极影响,同时,在国家“北冰南展西扩东进”和“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号召与推动下,包括四川、江苏、新疆等地的冰雪旅游,在春节期间均呈现显著增长的态势。

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稳步提升

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国家战略,也是《奥林匹克2020议程》三大主题之一。“创造奥运会和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新典范”,从一开始,北京冬奥会拿的就是一份“可持续脚本”。

北京首钢滑雪大跳台。来源:刘宪国/人民图片

“这是我滑过的最好的赛道!”谷爱凌夺金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谷爱凌口中的赛道指的是首钢滑雪大跳台,在北京冬奥会上承担着单板滑雪大跳台和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两项比赛。

秉承着北京冬奥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赛后将作为世界首例永久性保留和使用的滑雪大跳台场馆,化身专业体育比赛和训练场地,并面向公众开放用于大众休闲健身活动。

北京首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运营服务部副部长刘铎说,大跳台在设计、建设之初就充分考虑赛后利用,赛后可以承办国内外大跳台项目比赛,成为专业运动员和运动队训练场地、青少年后备人才选拔基地、赛事管理人员训练基地等。赛道在建设时预留了出水口,改造后还可用于滑水、滑草。大跳台下方的体育广场和观众区,特别设置了氛围照明系统,未来将给观众带来与传统赛事完全不同的观赛体验,同时可以举办演唱会等大型活动。

探究奥运会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北京冬奥会的筹办实践,正是着眼于“可持续”的发展价值之上,发挥着引领辐射带动作用。

延庆赛区和张家口等地区的发展也得到了极大提升。“比如张家口赛区在申办冬奥会之前,每年滑雪的人口大概在20万人,现在已经达到200万人。”北京冬奥组委的新闻发言人赵卫东说,这些场馆设施的建设,也为这些地区将来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举办国际性比赛等提供了很好的场所。

尤其在筹办过程中,绿色低碳、积极参与冰雪运动等理念也融入城市建设和民众生活,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记者了解到,北京冬奥会一共利用了6个北京2008年奥运会竞赛和非竞赛场馆。而新建场馆也从一开始就充分考虑赛后利用需求。

北京冬奥会可持续理念的生动实践还有许多,同样聚焦赛后可持续利用的,还有北京冬奥会三个冬奥村。北京冬奥会有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每个赛区各设一个冬奥村。其中,北京冬奥村赛后将转换为北京市人才公租房,面向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人才配租。

国际奥委会品牌和可持续发展总监玛丽·萨鲁瓦为北京“双奥场馆”点赞,认为这种场馆利用模式,汇集了往届奥运会在可持续方面的优点。

玛丽·萨鲁瓦表示,从2008年到2022年,北京在很大程度上提出了一个未来的模式,这些场馆具有灵活性,具有多用途。“我相信这些场馆会有尽可能长的使用寿命,我坚信我们在这里看到的是一个非常棒的模式。”

邓宁认为,2022北京冬奥会带动了中国冰雪经济的创新发展,在无形方面,冬奥会及标志性明星的带动,让冰雪运动和体育旅游成为很“酷”的事情,成为新的时尚和健康生活方式的体现,也将成为冬奥会留给社会和民众的无形资产。

除了场馆等“遗产”外,国际奥委会奥运会部执行主任杜比再次强调了本次冬奥会将会留下重要的“无形遗产”。“这次赛事组织得非常好,有成千上万工作人员参与其中,他们积累的经验将会是重要的人力资源‘遗产’。同时,谷爱凌、高亭宇等年轻一代运动员身上的正能量也将对更多少年儿童起到激励作用。”(人民网记者 许维娜)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