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广西: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我区聚焦科技振兴攻坚年实施六大创新举措

   2022-02-25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网站
32
核心提示:科技兴则广西兴,科技强则广西强。2022年全区科技创新工作会议日前在南宁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立足新发展

科技兴则广西兴,科技强则广西强。

2022年全区科技创新工作会议日前在南宁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立足新发展阶段,我区把2022年确定为科技振兴攻坚年,明确今年科技创新工作的主要目标是:产业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企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实施“6+2”科技重大专项,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突破3700家,引育高层次创新人才60人以上,建成高水平创新平台70家以上,转化科技成果760项。

聚焦科技振兴,我区以科技创新催生发展新动能,努力走出一条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广西强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具体实施六大创新举措: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建设区域创新高地,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培养引进用好科技人才;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壮大新动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玉柴在行业率先达成1000万台产销量,也是我国内燃机行业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玉柴供图

产业链创新链双向融合

数据显示,2021年,我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重大进展,聚焦重点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科技重大项目,突破关键技术50项,

玉柴集团研制出国内首台商用车燃氢发动机,南南铝加工有限公司为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提供关键铝合金材料,柳工机械助力国家极地科考。

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加速推动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充分发挥政府作为重大科技创新组织者的作用,建立健全“产业出题、科技答题”机制,围绕我区产业高质量发展重大需求,定期梳理技术需求清单,按照“成熟一项、启动一项、一项一策”的原则,部署实施全局性、关键性重大科技项目,集聚优势科技力量,攻克关键核心技术。聚焦工程机械、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关键技术瓶颈,启动实施高性能木质复合材料制造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项、工程机械低碳数智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专项2个重大科技项目,攻克一批产业关键技术难题,获得一批重大新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及示范性规模生产等标志性成果,有效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同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深入落实《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股权和分红奖励实施办法》,研究出台《关于完善广西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实施意见》,建设政府、社会组织、企业、投融资机构等共同参与的多元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加快完善科技成果分类评价机制、科技成果评价激励和免责机制。聚焦打通“最后一公里”,拆除阻碍产业化的“篱笆墙”,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出台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建设统一开放技术交易市场,建设完善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加快科研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

集聚创新要素持续激发动力

企业是创新的重要主体。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创新,企业最敏感。只有让企业在科技创新大潮中当主力、唱主角,才能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量。

桂林光隆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激光芯片制造技术处于国内行业领先水平。李新雄 黎霞 摄

为此,我区多措并举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壮大新动能。围绕强化企业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地位,促进资金、项目、技术、人才、平台等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着眼不同发展阶段、规模体量、能级特性的企业需求,坚持内培外引“两手抓”,创新创业“双促进”,以大企业平台化、生态化、服务化转型为牵引,开展“科企入桂”专项行动,重点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建立高成长性企业梯度培育体系,量身订制“一企一策”,完善全生命周期、全要素保障的原创孵化、培育升级、引进嫁接、融合共荣机制,推动产业创新链、价值链、生态链延展突破,力争2022年评价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0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保有量突破3700家,瞪羚企业增长25%以上。

打造创新增长极也是集聚创新要素激发动力源的重头戏。我区精准施策加快建设区域创新高地,打造高质量发展动力源。落实《面向东盟科技创新合作区建设规划(2022—2025年)》,高水平规划建设面向东盟科技创新合作区,探索与东盟国家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联合建设科研院、实验室;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纳入政府投资建设计划。推进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桂林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提升整体科技创新水平。推动高新区优化升级,推动梧州、百色等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力争新设1—2家自治区级高新区,实现14个设区市高新区全覆盖。遴选培育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力争今年建成高水平创新平台70家以上。

打造科技创新主力军

创新决胜未来,人才关乎成败。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靠人才实力。我区紧紧围绕“建设一支高质量创新人才队伍”目标,打造科技创新主力军。

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培养引进用好科技人才。把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作为战略重点,坚持“厚土培植”,持续实施广西院士后备人选培养工程、八桂学者制度,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和团队培育,推进中科院“科技副职”人才入桂相关工作。组织开展协同攻关和大兵团作战,形成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成长梯队,力争全年引育高层次创新人才60人以上。开展院士工作站+专家服务站工作。加强科技人才工作部门联动、区市协同,共同做好科技人才各项任务落实。开展企业首席技术官备案和培训,加强企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培育。

此外,注重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在部署科研项目时,提高青年科技人才担当领衔的比例;在实施人才计划时,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倾斜支持。要在容错机制上大胆突破,营造鼓励创新、支持担当、宽容失误、允许试错的良好环境。

破除体制藩篱释放创新活力

全面推进“广西科改33条”“百千万”行动;启动首批重大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包干制”改革范围进一步扩大;统筹推进“科技三评”改革,制定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2021年,我区科技改革如火如荼。

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给发展注入不竭动力,今年,我区科技体制改革持续剑指痛点难点。

开展科技体制改革攻坚。贯彻落实国家科技进步法,起草颁布《广西科技创新条例》。出台广西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改革攻坚和政策落实。

全面落实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改革。优化科研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大力推行“揭榜挂帅”“直通车”“赛马”等新型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实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建立以信任为前提、以结果为导向的科研管理机制,赋予科研人员和科研单位更大科研自主权。

完善创新评价激励机制。对各设区市科技强桂三年行动实施情况进行评估表彰。强化科技活动责任主体监督责任,开展有关高校、院所、企业科研信用评价。出台广西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实施意见。创新尽职容错免责机制,大力营造鼓励创新、支持担当、宽容失误、允许失败的良好环境。

(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网站)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