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河北省民营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 8项举措增强民营经济竞争力

   2022-01-24 河北日报
37
核心提示:日前,河北省工信厅印发《河北省民营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总体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民营经

日前,河北省工信厅印发《河北省民营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总体发展目标,“十四五”期间,民营经济加快数字改造、融合发展、绿色转型,发展动能、质量、效益逐步提升,民营经济“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逐步增强,对河北省经济增长、财政收入的贡献度稳步增长。

具体目标为:总体发展实现新提升,到2025年,民营经济年均增速在6.5%左右,增加值占GDP比重保持在64%左右。创新能力实现新突破,到2025年,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突破10万家,累计培育4500-5000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力争实现特色产业“3415”发展目标,即打造3个超万亿产业、4个超千亿特色产业集群、15个超百亿龙头企业。

规划提出了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实施企业梯度培育等8项主要任务。

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紧盯提升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目标,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将民营企业打造为科技自立自强的主力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现创新发展常态化。推进技术创新,支持民营企业集中力量攻克一批主导产业新技术、新工艺,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加强创新载体建设,推动民营企业研发机构提档升级,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创新成果转化,打造京津科技成果集中承载地。

打造优质营商环境。持续推进“放管服”改革,深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保护企业知识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构建“321”公共服务体系,打造民营经济发展的优生态。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放宽民营企业市场准入。营造公开透明的政策环境,落实减税降费系列政策,推进中小企业纾危解困行动。营造公正规范的法治环境,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提供优质高效的社会服务,推进企业诉求“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建立制度化、常态化政企沟通渠道,完善服务体系,做好“店小二”。

实施企业梯度培育。遵循“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的发展路径,构建重点企业培育库,形成结构合理的民营企业发展梯队,推动市场主体规范提升,做优做强民营经济。聚焦12大主导产业、107个特色产业集群,以龙头企业为“链主”,建立“链长制”和“一链一企”的培育推进机制。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建立“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递增、示范企业提升、小巨人企业引领、单项冠军塑造”的梯度培育体系。

强化数字化赋能。推进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与民营企业深度融合,推动民营企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链条化方向发展。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开展数字经济关键核心技术攻坚,适当超前建设数字化新型基础设施。培育“互联网+”新业态,重点培育为智慧互联工厂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和系统性服务的工业互联网产业。促进集群数字化赋能,支持民营企业与省内外工业互联网企业共建垂直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一批数字化工具和智能系统,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方案,有序推动“机器换人”技术改造,加快生产资源云化改造。

优化产业融合发展新生态。按照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发展的内在关联要求,提质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服务业与农业、服务业与制造业、服务业各领域之间的融合发展,推进相关服务业态和环节整合重组,拓展服务业领域,实现现代服务业聚变式发展,培育打造民营经济新的增长点。主要包括深化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县域特色产业提质升级、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加快服务业高端化以及推动农业产业化等。

提供高质量发展新载体。以产业园区为载体,构建创新资源共享的高质量发展空间。提升园区能级,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推动龙头企业及配套企业产业链协同改造,支持园区现有公共服务平台的升级改造,重点支持一批产业共性技术开发、研发设计、质量认证等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发展循环经济,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开展“三废”循环利用与无害化处理技术应用。建设清洁化、智能化园区,做到工业固体废弃物无害化处理。

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机遇,形成全方位、全要素、高能级、高效率的双循环,在各行业涌现一批优质民营企业,将民营企业打造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排头兵。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两新一重”等重大项目建设,创新投资模式,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大力开拓国际市场,完善境外投资管理,建成一批境外生产基地和产业园区,支持民营企业打造有影响力的跨国企业。

完善高品质要素支撑。进一步优化发展所需的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保障机制,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构建“321”服务体系要素支撑。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