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激发创新活力 重庆着力培育新型研发机构

   2022-02-23 科技日报
75
核心提示:◎记者 雍 黎 一台小小的“黑盒子”就能解决企业在使用工业互联网中遇到的网络安全问题。这个由重庆邮电大

◎记者 雍 黎

一台小小的“黑盒子”就能解决企业在使用工业互联网中遇到的网络安全问题。这个由重庆邮电大学工业互联网研究院(以下简称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基于时间敏感网络关键技术做出的TSN交换机目前已在十几家企业中试用,同时该院正在牵头制定2项国家标准。作为一家认定不到1年的新型高端研发机构,该院牵头制定3项国际标准,参与制定6项国际标准,已创建国家级的工业互联网现代产业学院,多项科研成果正在进行产业化。

让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成果从“象牙塔”里走出来,在重庆,像工业互联网研究院这样的新型研发机构已经成为创新的生力军。近日,重庆市科技局发布《2021年度新型研发机构认定结果》,认定新型研发机构32家。截至目前,重庆市引进和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已达179家,新型研发机构数量暂居西部第一。

解除体制束缚 激发创新活力

在位于重庆市渝北区仙桃数据谷的工业互联网研究院里,一片繁忙的景象,5楼正在进行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创新平台的调试;3楼的技术应用验证实验室,正在为一家科技企业进行验证性生产。

“我们建立这个研究院,就是希望能够将多年的研究成果转移转化,助推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重庆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院长王平说,自动化学院经过多年发展,拥有智能仪器仪表网络化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实验室、工业物联网与网络化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研发平台,学院有授权发明专利152项,核心技术形成专利保护群,但是按照传统模式难以将这些研究成果进行转化。

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是重庆邮电大学与重庆仙桃数据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建的独立法人事业单位,构建了“研究院+产业园”的发展模式,一体化促进成果的产生、转化与应用。截至目前,研究院已创办孵化创新型科技企业3家,辐射服务市场主体数量超过126家。

“新型研发机构可以建构不同于高校和传统科研院所的体制机制,大力集聚创新资源,促进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产生、转化和应用,培育科技型企业。”重庆市科学技术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重庆新型研发机构主要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研发服务和成果转化,具有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和用人机制灵活化的鲜明“新型”特征。他们鼓励龙头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资源共享、机制灵活、运行高效的新机构。

此次新增的32家机构,从机构发起主体来看,高校发起9家、科研院所发起3家、企业发起20家。这些机构中科研人员占比均高于50%,如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科研人员占比达94.20%。

助力产业发展 助推区域创新

全国首条电动汽车移动式无线充电示范项目、苏州同里世界首条“三合一”电子公路,这些成果都出自重庆市璧山区的重庆华创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而这是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孵化出的一家科技企业,团队都来自重庆大学。

作为新型研发机构,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瞄准的是成果转化这一项,并打造出自有的“研究院经济”模式,每年到高校、院所、企业搜集和筛选符合璧山重点产业发展方向的科研项目,并提供从项目孵化到进入市场的全方位服务。目前,该研究院已经孵化科技企业21家,在孵项目35个,研究院及孵化企业实现营业收入约1亿元,获订单超6亿元。

“新型研发机构是区域创新的重要生力军,重庆坚持高质量培育和引进新型研发机构。”重庆市科学技术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在认定新型研发机构工作中,聚焦重庆产业需要,围绕市域创新格局,支持区县发展,围绕战略新兴产业、传统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具有显示度和示范作用的新型研发机构。

据了解,在此次新增的新型研发机构中,战略性新兴产业27家,占比达84%。同时结合市域创新格局,重点围绕西部(重庆)科学城、两江协同创新区、各个高新区等重点科技创新平台布局。

“我们出台了管理办法,明确了新型研发机构从申报、认定、评估到管理及相关扶持政策等工作。”重庆市科学技术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经认定的新型研发机构有效期为3年,新型高端研发机构首次认定就能一次性享受到最高100万元的经费支持,通过3年考核期后最高可获得500万元的经费支持,同时享受人才团队、科研设备税收、项目申报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据了解,在重庆179家新型研发机构中,新型高端研发机构占到77家,初创型102家。“十三五”末,重庆市新型研发机构年度科研活动总收入达20亿元,孵化科技型企业132家,获批关键技术自主知识产权232项。截至2021年底,重庆市新型研发机构年度总收入预计将超过4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