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积木般整齐堆砌,连绵的红色桥吊一望无垠。东海之滨,东海大桥以南,上海洋山深水港(以下简称洋山港)如入海明珠。
今年一月,洋山港四期集装箱吞吐量超60万标准箱,创开港以来月度新高。整个上海港一月的集装箱吞吐量,更是突破435万标准箱,创历史月度新高。将“全球集装箱第一大港”和“全球最大自动化集装箱码头”集于一身这样稳健而又令人惊叹的集装箱吞吐量增长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创新发展路径?
“无人码头”的硬核科技
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被誉为“无人码头”,也是全球规模最大、自动化程度最高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湛蓝海景下,桥吊、轨道吊、AGV(无人引导车)高效有序地作业。2月16日上午,一艘由美国开来的集装箱船正在装卸,桥吊下,四台无人驾驶的AGV正在依次待命。作为装卸主力军的“桥吊”从船上抓起一个集装箱,准确地放置在AGV上,小车再将它拉到堆场指定位置。这座“无人码头”,人工成本下降70%的同时,效率却提高了30%。
在四期作业的桥吊司机,比传统码头更舒适惬意——不用上桥吊,在360°不输海景房的远程操控室,坐在人体工程学座椅上,通过由上海国际港务集团(以下简称上港集团)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化码头智能生产管理控制系统ITOS如“大脑”般进行海量运算,使传统港口配载时间从4小时缩短到15分钟,119人操控的轨道吊实现了自动化装配后,只需9名操作人员远程监控操作系统运转即可,码头效率较传统码头足足提升213%。
从2018年201万标准箱,2019年327万标准箱,2020年420万标准箱,2021年570万标准箱,洋山四期“无人码头”展现了巨大的科技魔力,更赢得了2020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特等奖。洋山港四期科技研发成果还走出国门,2021年12月,以色列海法新港顺利开启首批重箱作业,这也是我国企业首次向发达国家输出“智慧港口”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
如今,上港集团超远程智慧指挥控制中心、5G智能重卡等创新项目都在洋山港区的土地上开花结果。连接临港新片区和洋山港的东海大桥上,行驶着越来越多的“5G+L4”自动驾驶智能重卡。一辆辆智能重卡从洋山港码头出发,驶过东海大桥,到达深水港物流园区。这是我国首个智能驾驶集装箱转运业务,具备了自动驾驶载货运输能力。和一般大卡车相比,智能重卡车上多了雷达和摄像头。它们如同眼睛和耳朵,能感知外部环境和障碍物,确保车辆在自动驾驶途中随机应变。
上港集团生产业务部副总经理杨焱滨介绍说,上港集团以洋山港区为试验田,持续推进港口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去年,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应用的数字孪生系统已开始逐步在其他码头推广应用。
洋山港的国际枢纽地位已然铸就。2021年,洋山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280万标准箱,占上海港全年集装箱吞吐量4700万标准箱约48%,助力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2年蝉联世界第一。
创造“洋山新速度”
洋山港是上海在一座深海小岛上,吹沙填海,造就的超级大港。上海港从这里走向深蓝、向海而兴。洋山港如巨轮劈波斩浪,扬帆远航,其背后正是肩负使命的浦东引领区、临港新片区。
最近,上海港洋山港区的海面上,时而可见一个庞然大物——一艘全球最大型2万立方米液化天然气(LNG)加注船正跃跃欲试,准备在即将到来的3月,为靠泊洋山港区的法国达飞公司集装箱班轮提供LNG燃料加注服务。这将是国际航行船舶保税LNG加注业务的“中国首单”,也意味着上海港将成为荷兰鹿特丹港等后,全球第四个拥有LNG加注服务能力的港口。
此外,为提升效率,洋山港海关推行“提前申报”通关模式,优化海关审单、税费征收等环节,实现查验货物“到岸查验—快速通关”无缝衔接,无布控查验要求的货物抵港后即放行。同时,洋山港海关加强与港区智能道口系统、堆场管理系统、集卡调度系统对接,通过数据交互,实现货物装卸、储存、交付、发运全流程电子信息化流转。凭海关电子放行信息,货物直接进入可提货状态或者装船发运,最大程度压缩货物在港停留时间。
洋山深水港的港区功能也进一步延展。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的制度优势加持下,去年底,临港新片区允许符合条件的国际集装箱班轮公司,开展以洋山港为国际中转港的外贸集装箱沿海捎带业务试点;鼓励沿海、国外货物在洋山综保区与本地货物进行中转集拼,吸引本来以第三国家为中转港的货物回流。
从黄浦江走向长江、再跨江入海,这块充满生机的港湾,无疑将成为浦东新区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战场,成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新的承载地。( 记者 王春)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