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创新工作的重要部署,充分发挥创新型城市对于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和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支点作用,新乡市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契机,围绕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站位国家创新高地建设,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的建设的核心位置,加快构建一流的创新生态和现代创新体系。“十三五”期间,新乡市不断创新工作举措,财政科技支出累计超过44亿元,年均增速达20.43%;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速达13.8%,研发投入强度连续多年在省内领跑。
一是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创新发展动力不断增强。鼓励和引导自创区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工作精,发挥船小好调头的优势,跟踪自创区建设关键,聚焦自创区建设的卡脖子问题,2017年率先在全省推进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2020年创新出台先行先试“新八条”政策。作为自创区核心的新乡高新区,在全国高新区综合排名中连续3年累计提升26个位次,达到66位,连续三年在省自创区核心区考评中发展量位列第一。
二是办好高校院所(河南)科技成果博览会,开放创新路径不断扩大。从2018年期连续举办4届高博会,累计邀请高校院所556家(次)、科创企业400余家,参会嘉宾3800余人次,其中诺贝尔奖得主4人(次)、国内外院士178人(次),实现成果转化、技术转移959项,签约总投资2429亿元,中科院、中纺院、北大、浙大、哈工大、欧洲农业物理研究院、南威尔士大学、乌克兰苏梅国立农业大学等域外创新资源先后落地。
三是建设高能级平台,产业创新基石不断夯实。培育出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365家,省备案新型研发机构18家。国家生物育种中心落地新乡;生物医药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完成投资2亿元,建成实验室超6000平方米;华兰公司生物三级安全实验室成功获批,建成高等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茵特赛尔细胞制备中心和综合细胞库已建成10万份库容能力,形成有效保存细胞生物学效用和功能的科研基地;中国(新乡)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太行实验室、新能源与电池实验室等高水平创新平台依次布局,河南电池研究院获批省中试基地、华兰等3家企业获批省产业技术研究院。
四是加速特色产业发展,自主创新主体不断壮大。着力推进科技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500家,国家评价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700家,均稳居全省第3位。同时瞄准主攻方向和未来产业,积极推进电波科技城、万华生命科学城、氢能产业园、航空航天制造产业园等一批高水平科技园区建设,加速产业集群集聚发展,国家新型电池及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制冷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生物与新医药特色产业基地顺利通过复核,高新区生物医药创新型产业集群被纳入科技部火炬中心2021年度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培育)。近年来,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同比增速达到12.6%,超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5个百分点。
下一步,新乡市将以建设创新型城市为契机,以前瞻30年的眼光,站位国家创新高地建设,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的建设的核心位置,重构重大科技创新政策激励体系,加快构建一流的创新生态和现代创新体系,推动创新友好型社会建设,努力建设国家创新高地。
一是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支持重大创新工程建设。整合科技资源全力服务电波科技城建设,推动平原科教城和国家农高区创建工作,加快国家生物育种中心、国家特色果树种质资源圃、节水灌溉装备产业园、黄淮海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中心等重点项目落地建设。二是突出高新区核心地位,深度激发自创区引擎动力。探索高新区“一区多园”“一园一业”“一业一平台”发展路径,聚焦主导产业和前沿领域,打造科技创新发展的主力军和排头兵。用好自创区“先行先试、探索经验、作出示范”的重要功能,探索和设计更符合新乡实际的创新政策。三是聚焦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科学布局、高水平谋划建设太行实验室、电池及新能源实验室。紧抓重建重振河南省科学院机遇,建好新乡分院;争创河南师范大学细胞分化调控与靶向药物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四是聚焦主导产业升级,促进创新主体平台双倍增。加速生物医药产业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创新与转化平台、生物医药产业技术研究院、膜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推动全市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五是聚焦卡脖子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围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高水平凝练、谋划、组织实施“卡脖子”技术攻关。加快河南省新能源电池中试基地建设,推进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机构建设,提升技术市场活跃度。六是聚焦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厚植高质量发展创新土壤。推进创业孵化载体建设,构建“微成长、小升高、高变强”的梯次培育机制,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推动高博会高端化、国际化、品牌化、专业化发展,不断提升开放创新水平。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