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代表委员话“商业航天”:创新是可持续发展的“魂”

   2022-03-10 科技日报
38
核心提示:3月7日,美国SpaceX公司发推文称将再发射猎鹰9号为星链计划送入新卫星,转载浏览量均不高。网友调侃:频繁

3月7日,美国SpaceX公司发推文称将再发射猎鹰9号为星链计划送入新卫星,转载浏览量均不高。网友调侃:频繁地像开飞机,关注度没法不下降。

商业航天常态化的“影子”已经初现端倪。让人类的航天实践越来越平常、越来越可及是大多数航天人的目标,也是发展商业航天的应有之义。

我国的商业航天发展六年有余,如何推动我国商业航天的发展?适合我国商业航天的发展路径是什么样的?

商业化只是商业航天的“开端”

“许可体制内的航天力量走向市场,给了从业的科研人员、技术人员更大的舞台。”全国政协委员、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吴季告诉科技日报记者,没有商业航天的时候,航天领域主要承担政府任务,有了商业航天,目标应该更广阔。

几年来,商业航天的发展中出现过一些坎坷。例如卫星研制公司一下子达到几十家,但由于没有找到卫星的市场需求,难以形成足够大的市场规模,导致很多企业难以真正实现盈利;再比如民营企业沿用体制内的技术,仅仅依靠低廉的价格与体制内争任务,导致一些管理问题。

“不搞技术创新、不积极开发市场,难以形成商业航天的可持续发展。” 吴季表示,商业化仅仅是商业航天的“开端”,如果只是想脱离体制自己办公司,还远远不够。

有新技术才有生长能力

对于心怀深空的航天人来说,商业化不应是终极目的,通过商业化带领更多人迈向深空、实现人类的宇宙梦才是。如何才能做到呢?

相较于“商业航天”,吴季更愿意将其称为“新航天”,因为“有新技术才有生长能力,有新市场才有生长土壤”。

“SpaceX公司就是凭借新技术,获得了NASA的大量订单。”吴季说,如果一个公司致力于技术创新,填补技术空白,或者某项技术比体制内的研发力量做得好,参与到国家任务的竞争,将是对整个中国航天科技的促进。

如果技术实力达不到,那么通过寻找新的市场,覆盖航天应用“无人区”,比如通过新颖的模式创新,提供普通民众愿意享受的服务,也将促进商业航天的市场繁荣。

无论技术创新还是市场创新,都能够让商业航天实现更好的发展。吴季解释:所以商业航天强调了它的资本来源,而新航天强调的是它的发展要素。创新是商业航天发展的“魂”,政府应该在商业航天的创新能力上加以引导。

政府引导,商业航天开启正循环

不久前,国务院发布的《2021中国的航天》白皮书指出:研究制定商业航天发展指导意见,促进商业航天快速发展。一方面支持商业航天企业参与航天重大工程项目研制,另一方面建立航天活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一院首席总设计师姜杰院士研判:国内商业发射市场需求规模近年来发展尤为迅速。随着国家政策逐步放开卫星制造和应用的权限,在传统航天发射市场外,民营企业积极进入航天领域,商业卫星成为主要手段和最佳切入点。

“政府有政策引导,商业公司就会跟进,资本也会跟进,将会形成促进航天工业和航天技术发展的正循环。”吴季说。

“未来的市场将不断壮大。”姜杰也表示,中低轨卫星由于技术门槛较低,正成为商业卫星的主要发展方向,相关型号火箭的商业发射频次将呈逐年增长趋势。

人类正逐步走进太空时代,其关键是成本问题。“当火箭的发射成本因技术创新降低十数倍,航天会离普通人越来越近。而一旦航天踏入普通人的生活,商业航天将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吴季进一步强调:解决成本问题的核心是技术创新。

(记者 张佳星 科技日报北京3月9日电)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