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海南南繁育种专家:全力打造南繁硅谷 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2022-03-09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49
核心提示:三月的三亚,南繁基地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水稻田里、玉米地中、棉花圃中、蔬菜架内……来自全国各地的育种

三月的三亚,南繁基地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水稻田里、玉米地中、棉花圃中、蔬菜架内……来自全国各地的育种专家或专注挑选种子、或细致记下试验数据、或聚精会神观察作物长势,一忙就是半天甚至一天。行业不同,梦想却一致——让南繁筑牢粮食安全创新底座。

位于三亚市崖州区的大豆南繁育种基地。记者 利声富 摄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3月6日下午看望了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他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深感任重道远。”“南繁作为种业创新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从源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极其重要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南繁管理服务质量,推进南繁服务便利化。”3月8日,正在三亚南繁基地内辛勤劳作的南繁专家、管理部门负责人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全力打造南繁硅谷,扛稳粮食安全重任。

南繁,是指每年11月至次年5月,利用三亚、陵水、乐东等市县能满足植物周年生长繁殖的热带气候与环境条件,开展农业基础研究、品种选育、种子鉴定等活动。可以说,南繁是农业科技的创新高地,是培养科研人才的摇篮,是转化科研成果的引擎。

据海南省南繁管理局统计,每年有来自全国29个省份超过800家“育、繁、推”相关种业企事业单位、超8000名科技人员在海南从事南繁工作,有超过百万份的育种材料及品种进入南繁区。南繁作物种类越来越多样化,已由过去的粮食作物育种为主,向棉麻、油料、薯类、水果、蔬菜、花卉、药材、林木等领域拓展,覆盖物种40多种。

“南繁既是突破性品种培育的加速器,又是突破性品种优质种源生产地,还是民族种业走向世界的跳板。”隆平高科副总裁、水稻首席专家杨远柱说,南繁作为种业创新链上不可或缺的一环,对推动民族种业快速发展,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从源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极其重要地位。

粮食安全离不开科技支撑。对此,杨远柱说,与欧美发达国家种业相比,国内种业最大短板之一是技术,需提升生物育种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和种业产业竞争力。可依托现有南繁基础,打造更有科技含量的创新高地。“以水稻育种为例,海南具有资源集聚优势,将所有具有优势的创新材料实现数据化解读,构建育种材料的大数据中心,实现全基因组的选择,这是为南繁科技添砖加瓦的重要技术承载,也是为我国种业发展解决‘卡脖子’问题最具有挖掘价值的创新内容。”

“20多年来,我们团队利用海南南繁育种基地,在热带水稻遗传改良和推广应用、提高水稻单产、保障粮食安全等方面取得不错的成绩。”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涂升斌说。

三亚南繁基地内长势不错的大豆。记者 利声富 摄

谈及南繁硅谷如何扛起粮食安全重任,涂升斌建议海南利用自贸港以及南繁硅谷的优势资源,牵头在东南亚等国家共建“雨季杂交水稻、秋旱季热带大豆”为模式的“一带一路”粮食安全走廊,推广“水旱轮作”可持续农业经验,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南繁育种,目前已成为中国农业科技创新和新品种选育的“孵化器”和“加速器”。据海南省南繁管理局局长黄正恩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育成的近3万个农作物新品种,70%以上经历了南繁加代和选育。

接下来,海南省将加快推动《国家南繁硅谷建设规划(2021—2030年)》出台,按照“一城、两地、三园”的布局,力争建成种子创新策源地、种业高质量发展引擎、全球交流合作新平台、制度集成创新先行区,在国家种业振兴行动中作出海南贡献。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 记者 利声富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