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湖北省科技厅召开推进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建设一季度视频调度会

   2022-03-15 湖北省科技厅
33
核心提示:近日,湖北省科技厅召开推进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建设一季度视频调度会。湖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炜出席

近日,湖北省科技厅召开推进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建设一季度视频调度会。湖北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王炜出席会议并强调,要树牢“一盘棋”思想,强化“一体化”理念,锚定“创一流”目标,以“不进则退”“不快则慢”的紧迫感、责任感,推动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建设驶入快车道,奋力推进“开门红、开门稳、开门好”,为实现“开局企稳、复元打平、再续精彩”,加快“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提供硬核支撑。

王炜指出,建设以东湖科学城为核心区域的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是湖北省委、省政府着眼湖北发展全局和长远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加快推动科技强省建设和深入实施区域发展布局两大战略的交汇。过去一年,在湖北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及五个城市市委、市政府积极推动下,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建设取得良好成效。东湖科学城建设加快推进,科技创新资源高效配置,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已达770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载体超过26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986家;五市科技部门共同成立创新协同推进办公室,协同创新机制基本建立;重点科创项目加快实施,2021年谋划建设82个重大科创项目已全部启动并取得实质性进展,今年谋划105个重大项目,目前启动近四成。2021年,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的32%,技术合同成交额超740亿元,占全省的35%。

王炜强调,建设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核心目标是打造创新引领力强、产业协同度高、要素流动性优的创新高地,形成“又高又新又优”的创新经济带,大走廊建设要重点突出六个方面:一是极核引领、组团融合。要把东湖科学城打造成科学特征凸显、创新要素集聚、策源能力突出、科创活力迸发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科学城。同时,面向大走廊三大主导产业,围绕“高、新、优”目标,突出主题、主业,推进大走廊各功能组团形成功能互补、要素集成、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二是企校合作、院地协同。建立更加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搭建更加畅通的科技成果转化通道,促进来自生产一线的创新需求实现“精准呼叫”、来自高校院所的创新成果快速“定点直达”,让高校院所的“优势专业”对接各地的“特色产业”,让高校院所“科研高地”支撑大走廊“创新高地”,实现更高水平的“科产融合”。三是离岸科创、资源共享。支持鄂黄黄咸在光谷设立离岸研发、科创机构,在大走廊内加快形成“离岸创新”“科创飞地”“共建园区”等一批制度创新成果。四是人才汇聚、平台支撑。要坚持柔性引才,加大科创人才在大走廊内的高效流动,让更多的“人才潮汐”从高效院所流向大走廊的创新创业第一线,在大走廊内聚集更多的“科创合伙人”“休闲创客”。五是企业集聚、产业集群。加快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引进一批“新物种”企业,建设一批创新型产业集群,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引领、先进制造业主导、现代服务业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共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六是“三区”融合、创新创业。建设一批专业化孵化器、众创空间,尽快实现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各功能区专业化孵化载体的全覆盖,提升孵化载体服务能力,加快科技型企业孵化培育,打造创新创业雨林生态。

王炜要求,建设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统筹,强化协同意识,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力度抓落实。要细化工作举措,各地要制定具体举措,挂图作战,倒排工期,责任到人,一抓到底,确保各项目标和任务落细落地落实,形成既协同推进,又你追我赶的生动局面。要加快项目建设,常态化开展项目谋划、项目争取,坚持“亩产论英雄”“平方论英雄”,突出科技含量、单位产出、资源节约和贡献程度。要强化协调联动,加快区域内科技平台共建、重大项目共投、创新人才共用、创新政策共享,实现组团式“一体化”发展。要转变工作作风,要继续保持“拼、抢、实”的状态和作风,以虎虎生威的狠劲、冲劲、干劲,作出更大努力,跑出更快速度,干出更高效率。要完善“工作部署—任务分解—落实推进—督办考核”工作闭环,严格激励奖惩,将工作情况作为科技创新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湖北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正厅长级)章新平主持会议。会上,武汉、鄂州、黄石、黄冈、咸宁市科技局和东湖高新区在分会场就大走廊建设汇报了一季度进展情况。省科技厅相关处室负责人在主会场参加会议,襄阳、宜昌科技部门负责人在分会场参加会议。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