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央视3·15晚会曝光“免费WiFi存猫腻”引发社会关注。节目中测试发现,打着提供“免费WiFi”连接服务的应用程序,下载后不仅连不上,还暗藏多重暗门,存在未经授权收集用户信息、暗藏广告链接、自动安装广告程序等行为。节目中,一些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操纵数据、非法收集用户信息,规模之大、涉及范围之广、手段之隐蔽让人震惊。
近年来,我国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对经济的引领带动作用日益提升,所创造的产品和服务为国民经济各行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而一些不法分子,动起了歪门邪道的心思,把本应该用在正途的信息技术,打着各种幌子,翻新花样攫取用户信息,有的甚至造成违法犯罪行为。
针对利用信息技术的违法违规行为,我国已经出台多项法律规范,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国家网络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都为执法提供了法律支撑。在网络已经深入到生活各方各面的今天,我们更要重拳出击,不让信息技术成为不法分子的帮凶。
同时,我们还要加强信息化打击能力。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应用,让网络欺诈更加智能化、低成本化、隐蔽化。这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利用信息技术打击信息技术违法乱纪行为的能力,通过跨领域、跨部门合作,不断改进监督技术和手段,更好地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
最后,我们还要注意畅通投诉与问题处理渠道。看似小小的“免费WiFi”问题,暴露出的是网络建设中的不足。只有网络空间日渐清朗,信息化成果才能惠及亿万群众;只有让人民群众参与到网络建设中来,才能对违法行为进行持续有效的打击。相关部门要进一步畅通投诉与问题处理渠道,用信息化的手段提高治理水平,一起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唐 芳)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