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终南首邑、秦楚咽喉”的山城柞水,放眼望去,尽是生机勃勃、竞相吐绿的产业基地,一幅幅青山绿水的大美画卷中,柞水木耳就是那最美的一抹新绿!
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商洛市柞水县考察调研,在小岭镇金米村袋料木耳大棚向干部群众了解木耳生产情况,点赞“小木耳、大产业”。此后,柞水木耳一路畅销,闻名全国。
柞水,因柞树得名,以柞树种植木耳由来已久。但传统的木耳栽种方式产量低,销量少,柞水木耳也因此“养在深山人不知”。2012年以来,在科技部定点帮扶下,为破解木耳产业的发展难题,也为探索出柞水县脱贫新路径,柞水充分借力科技帮扶“四级联动”优势,坚持将科技作为核心要素融入木耳产业发展的全过程,聘请李玉院士等20名专家成立木耳产业创新发展科技助力团,相继建成李玉院士工作站、木耳技术研发中心、菌种繁育及深加工产品研发示范基地、木耳大数据中心等科研平台,自此柞水木耳装上了“科技芯”。
在科技加持下,全力攻克了菌种培育滞后、生产管理粗放、市场销售不畅、深加工产品匮乏等产业发展瓶颈,为柞水选育出5个宜栽品种(4个黑木耳菌种、1个玉木耳菌种),完成地方特色菌种比对试验27个,制定生产种植技术规程4项。开展木耳病虫害防治、木耳种植技术及木耳废旧菌包的循环利用研究,研发出木耳粉、木耳脆、木耳茶、木耳冰淇淋、木耳益生菌等深加工产品,全面提升木耳产品附加值和市场核心竞争力。
今天的柞水木耳,在物联网大棚生长,在无菌室里灭菌,用无人值守机器人装袋,步入了智能时代。手机成为“新农具”,电商成为“新农活”,数据成为“新农资”,一条从原种培育、大田栽植、生产加工到市场销售全链条、闭环式的木耳产业链被各项科技成果赋能,“小木耳”长成了“大产业”,也成了民众致富的“金耳朵”。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