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褚君浩院士办公桌上的这只“饮水鸟”,为啥人人都想要?

   2022-03-10 文汇网
37
核心提示:76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的办公桌上,“蹲”着一只会自己喝水的鸟。每个进他办公室的人,很难不被这只鸟

1-1.jpg

76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的办公桌上,“蹲”着一只会自己喝水的鸟。每个进他办公室的人,很难不被这只鸟吸引。迄今为止,他已经“婉拒”了不少想要带走这只鸟的人,其中不乏院士。不过这也不奇怪,科普作家别莱利曼编著的《趣味物理学续编》中就提到,就连大名鼎鼎的爱因斯坦也曾为这只鸟的设计精妙而惊叹。

1-2.jpg

褚君浩办公桌上的“饮水鸟”。

“做科普就要像‘饮水鸟’,有趣的外表让每个人都想要,里面包裹着科学知识。”褚君浩说。随着《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开始实行,鼓励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走入大众事业,从迷倒院士的“饮水鸟”中或许能挖掘出发展科普事业的钥匙。

鼓励社会力量办科普,与产业“两条腿”走路

从本月开始实行的《上海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对科普的组织管理机制、全社会参与科普的工作职责、科普的保障激励机制等作了规定,其中第六条提出的“科普产业”提法引起了褚君浩的关注。

平均每月做一两场科普报告、撰写近百篇科普文章,褚君浩因在科普科普领域的贡献而获首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越做科普,他越觉得这件事大有可为,尤其是鼓励社会力量办科普,推出更多市场化的科普产品。

想要科学亲近大众,“饮水鸟”是一个很好的案例。“饮水鸟”主体由两个球组成,中间以细管连接,球内装有液体,管的下端浸在液面下。它的神奇之处就是,在鸟的面前放上一杯水,鸟就会俯下身去,把嘴浸到水里,“喝”了一口后,又直立起来。褚君浩说,当人们看到一只鸟在水杯边不断“啄水”时就会好奇这是怎么发生的,好奇心是科学的第一步。

1-3.jpg

“科普院士”褚君浩。

除了“饮水鸟”,一系列有科学含量的玩具也在网上走红。比如向一口“魔法大锅”中投入不同的试剂,锅内物体就会变色、冒烟,最后还会冒出一只宠物精灵。事实上这就是几种简单的化学反应,而这样一款玩具的售价可达八九百元,视频网站上介绍这样有意思的玩具的视频播放量超过百万。

上海从几年前开始就在探索科普产业的发展,据市科委科普处透露,目前上海已建成包括宝山智慧湾在内的多个科普产业孵化基地,入驻企业正在打造老百姓愿意买单的科普产品。

用好新媒体传播,重视游戏的力量

在科普产业中,褚君浩十分关注科普游戏的发展,在他看来,想要赢得年轻受众的心,一定要加强对游戏的研究,多出一些能够解答科学规划的游戏作品。

这其实与公众接受信息方式的变化有关。根据《第十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公民每天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来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高达64.6%,这一数字促使越来越多机构将互联网作为科普主战场。

在科普领域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的上海科技馆,已经明确将游戏作为延续科技馆发展的重要探索方向。两年前开展《鲸奇世界》时,科技馆就同步上线了该馆的首款科普游戏《探索鲸奇世界》,这是一款鲸豚养成手游,游戏中有15种鲸豚等待玩家喂养与救助;而在今年初,上海科技馆上线了一款数字化实景解谜科普游戏,偌大的科技馆化身“实景密室”,游客将以侦探的视角,破解重重科学难题,寻找失踪的“科博士”。

1-4.jpg

上海科技馆推出的《消失的科博士》解谜游戏

当下,“元宇宙”概念正火,不少巨头纷纷将游戏作为入局“元宇宙”的切口。万向区块链实验室实验室创始人肖风认为游戏是一种组织人的方式,在游戏世界观构架中,人们很容易知道自己要干什么。用游戏来传播科学亦如是。

科学家带头,让科普走向“高端”

《条例》有助力扭转科普在人们心目中“小儿科”的印象,而推动科普走向“高端”,需要有一支数量庞大的高端科普人才队伍。人从哪里来?褚君浩认为,科普的好坏在于实践,科学家应该带头做科普。

作为《十万个为什么》丛书《能源与环境》分册主编过去,褚君浩了解到有些科学家写科普书籍,其价值不如一篇论文。《条例》在畅通科普人员职业发展上做了一些探索,比如第37条提到,本市鼓励和引导符合条件的科普人员申报相关专业技术职称,开展其他专业技术职称评聘时,相关人员取得的科普成果和科普工作业绩应当作为参考。这将有助于提升科普高端人才的培养。“科技工作者应该先参与进来,唯有实践,才能知道你说的内容受众爱不爱听,讲得不好,观众是会走掉的。”他说。

短视频平台的崛起,也让一批有兴趣、有能力做科普的人找到了施展才华的平台。据龙华医院团委书记朱栋统计,医院已有11位年轻医生在抖音上开通了科普账号,通过观众反馈,他们越来越知道什么样的科普受欢迎;褚君浩等一批院士也入驻B站,由专业团队拍摄、制作的科普内容,在新媒体上广泛传播,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科普生态。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