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山东将实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突破计划,力争到2025年,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00家

   2022-03-25 山东发布
41
核心提示:3月24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办“创新引领走在前 聚力实现新突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九场,介绍加强人才

3月24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办“创新引领走在前 聚力实现新突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九场,介绍加强人才引育创新,打造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大众日报记者:

企业是推动创新创造的主力军。请问,如何发挥企业在人才引育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王 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企业是创新创造的主力军。山东省是工业大省,拥有全国最为齐全的工业门类,100多种重点产品产量居全国前三位,46种居全国首位,我们有海尔、歌尔、浪潮、海信等一大批引领全国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为人才施展才能提供了广阔空间。发挥企业人才引育主体作用,对我省打造具有山东特色的新时代人才集聚高地至关重要,对推动全省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迈进至关重要。

一是增强企业人才意识,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科技含量,推动企业向智力密集型产业迁移,必须增强企业人才意识、巩固企业人才引育的主体地位。上个月,省委、省政府隆重表彰了72名优秀企业家,在全社会营造了尊重、崇尚企业家的良好氛围。我们在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弘扬企业家创新精神的同时,大力引导企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强化企业家人才意识;按照“国家有需要、市场有前景、山东有基础”的原则,从 42条重点产业链中优选10条左右标志性产业链,集中政策资源,加速技术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在数字经济、新材料等高技术领域,建设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集群,着力提升新经济在整体工业中的占比;深化“揭榜挂帅”制改革,强化重大项目引领,组织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产业攻关和省级企业技术创新项目,以事业聚人才。多措并举,提升企业引才育才用才的主动性。

二是实施“专精特新”突破,夯实人才引育基础。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数量的90%以上,贡献了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提供了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是吸纳产业人才的主阵地。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实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突破计划,力争到2025年,新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00家。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卡链入位”,支持采用股权激励、期权激励、技术入股等多种方式引育产业人才,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切实打造成为人才引育关键力量。

三是强化高能级平台引领,提升人才承载能力。近年来,我省成功创建国家先进印染创新中心、国家高端智能化家用电器创新中心、国家智能制造工业设计研究院等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加速推进虚拟现实制造业创新中心、山东省未来网络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着力培育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力争到“十四五”末,建设300家左右。下一步,我们将努力发挥好高能级创新平台在引才育才方面的载体作用,制定更加精准、高效的支持政策措施,引导平台更好聚集人才,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四是优化政策环境,增强人才获得感。近年来,我省以国家和省级人才工程为依托,在工业和信息化特别是制造业领域吸引集聚了一大批高层次产业人才。尤其是去年以来,创新推出了重点产业链尖端技术人才奖励政策以及经营管理人才专项人才工程,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引育高端人才的积极性。下一步,在省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我们将加速研究出台支持产业人才引育的一揽子措施,着力做好政策宣贯、落实,扩大政策辐射面,确保政策用足用好,让更多人才充分享受政策红利。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人才能够引得进、育得好,离不开良好的人才发展生态。请问如何优化人才服务体系,提高人才服务质效,全力营造一流人才发展生态?

周春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良好的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集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近年来,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按照省委人才工作部署安排,持续推进服务专员队伍建设和绿色通道服务机制建设,初步构建起了覆盖全省、上下贯通、职责明确、精准高效的高层次人才服务体系,为进一步优化全省人才发展生态奠定了良好基础。

2022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全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部署,以创新思维、创新方式推动全年工作任务落实,聚焦打造一流人才发展生态,重点做好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构建一流政策协同落实机制。继续巩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成果,不断完善“放得下”“接得好”的政策协同落实机制,积极为各类人才松绑、减负、赋能。精准服务顶尖人才、领军人才、青年人才等不同群体,分类梳理政策清单,调动各类媒体资源力量按需主动推送,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依托“人才山东”网站,打造全省“一站式”人才服务政策落实平台,协同各部门资源推动普惠性政策尽快实现“无形认证”“非申即享”。强化政策评估问效,用好“12345人才服务专线”,按照“受理即办理,一周必办结”要求,快速响应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需求及政策咨询、问题投诉事项,不断提升政策协同落实质效。

二是建设一流人才服务体系。锚定数字化、平台化、产业化、国际化目标,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新时代高层次人才服务工作。整合各级各部门人才服务力量,建设全省统一的人才数据平台、人才服务平台,优化“线上办”“打包办”服务模式,完善“个性化”“定制化”服务内容,不断提升精准服务人才创新创业能级。深化“就好办”公共人才服务品牌建设,健全完善智慧就业服务制度,让“全省通办”“跨省通办”成为常态服务标准。大力发展高端人力资源服务业,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服务联盟”作用,创新服务产品、完善服务方式,引领更多优质市场社会资源服务人才在山东施展才华、建功立业。全面推广全国首个高层次人才服务省级地方标准,组织实施人才服务标准化提升行动,大力推进国际化人才社区建设,聚力打造“近悦远来”“宜居宜业”的良好人才服务环境。

三是让人才有一流获得感。拓展“山东惠才卡”服务范围,完善省市“人才卡”服务协同机制,为更多来山东服务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发展“绿色通道”。深入推动省市县人才政策叠加贯通,更好实施“万名博士、十万硕士、百万大学生”创业齐鲁计划,畅通青年人才来鲁后的接续发展通道。创新完善博士后制度,探索设立“山东博士后科学基金”,组织举办“中国·山东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让每位来鲁博士后都有一笔科研启动资金。开展齐鲁杰出人才奖等人才表彰奖励,建设好“人才之家”服务阵地,落实人才工作常态化宣传机制,讲好人才故事,营造良好氛围,以一流人才发展生态助力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