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减税降费促发展 缓税缓费强信心 去年新增减税降费约1.1万亿元

   2022-02-10 人民日报海外版
41
核心提示:日前,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减税降费促发展强信心有关情况。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道树在会上介

日前,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减税降费促发展强信心有关情况。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道树在会上介绍,2021年新增减税降费约1.1万亿元,为制造业中小微企业办理缓缴税费2162亿元,为煤电和供热企业办理“减、退、缓”税271亿元,既助力稳住经济增长,又着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减税降费取得积极效果

国家税务总局收入规划核算司司长蔡自力介绍,2021年,税务部门聚焦支持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实体经济发展,继续落实落细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取得的积极效果可概括为“四个促进”:

加大小微企业税费优惠力度,促进了市场主体活力提升。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税收优惠政策新增减税2951亿元,其中实施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起征点从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政策,新增减税667亿元,惠及405万户纳税人;实施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由3%降至1%政策,新增减税1853亿元,惠及895万户纳税人。

允许企业提前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促进了创新发展。全国有32万户企业提前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优惠,减免税额3333亿元;全国重点税源制造业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22.6%,企业创新投入持续加大。

落实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和企业购买设备器具一次性税前扣除政策,促进了制造业发展。税务部门累计为3.1万户制造业企业办理留抵退税1322亿元;实施企业购买不超过500万元的设备器具一次性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新增减税781亿元。全国制造业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1.8%,两年平均增长12.5%。

落实社保费降费政策,促进了就业稳定。税务部门会同人社部门积极落实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全年新增降费1504亿元,有效减轻了企业社保缴费负担。

便民办税缴费落实落细

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主任黄运介绍,2021年,税务部门连续第八年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推出十大类100条便民办税缴费举措。截至2021年底,100条措施全部落实落地。

办税缴费提速度。“非接触式”办税缴费范围持续拓展,实现90%的涉税事项、99%的纳税申报均可网上办理,企业社保缴费“网上办”和个人社保缴费“掌上办”。主动推出财产行为税“十税”合并申报,增值税、消费税分别与附加税费整合申报改革,共使相关税费填报表单总量减少2/3。

落实政策重精度。依托大数据云平台,打造全国统一的政策宣传辅导精准推送标签体系,主动甄别符合优惠条件的纳税人缴费人,精准推送政策5.39亿户次,促进税费优惠直达快享。

此外,税务部门还积极通过与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共享,将纳税人办理对外付汇税务备案及相关业务的总时长缩短至8分钟左右;联合市场监管、住建等部门提供企业开办、不动产交易等套餐式集成服务,建立“一窗受理、一次采集、一网通办、一日办结”的“一件事一次办”模式,目前累计有1335万户次纳税人缴费人享受到“套餐式”服务。

黄运表示,2022年“我为纳税人缴费人办实事暨便民办税春风行动”首批将推出五大类20项80条便民办税缴费举措,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需求响应更快、网办体验更佳、分类服务更好、执法监管更优、社会协同更顺的办税服务。

税费政策将继续惠企利民

蔡自力表示,2022年,国家部署实施组合式规模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聚焦支持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等发展。税务部门将根据新出台的税费优惠政策,进一步完善政策标签体系,精准筛选符合优惠政策享受条件的纳税人缴费人,及时精准推送,确保各项税费优惠政策不折不扣落地生根。

据介绍,2021年9月以来,国家税务总局在多地开展试点,通过电子税务局、征纳互动平台等渠道将减税降费红利账单推送给纳税人和缴费人,各方反响良好。“我们将继续扩大推送减税降费红利账单试点范围,进一步提升纳税人缴费人减税降费获得感。”蔡自力说。

在支持外贸企业发展方面,黄运介绍,2022年税务部门将落实好减税降费等支持稳外贸的各项政策措施,并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推出进一步提高退税便利度等支持举措,继续加快出口退税进度,继续支持跨境电商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为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贡献税务力量。

此外,税务部门还将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各地税务机关依法依规组织税费收入、坚决不收“过头税费”。“税务部门已建立税费收入质量监控机制,我们将充分利用税收大数据,定期开展收入异常风险排查,并要求各相关地区税务机关认真核实、整改并且反馈,及时发现和处置苗头性问题。”王道树说。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