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高兴时隔16个月后又一次站在主席台上和大家一起分享这属于我们的高光时刻。”11月26日上午,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的合盛铜业二期5000吨项目投产暨三期2万吨高性能锂电铜箔项目签约仪式上,深圳龙电华鑫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曾祥新在致辞中以感恩与高兴之情宣布“合盛速度”——“一期5000吨铜箔项目实现了稳产超产,二期5000吨铜箔项目提前投产,三期2万吨项目厂房如钢铁巨人般拔地而起并投产在即。如今合盛铜业发展已进入快车道,成为集团华东区域核心生产基地之一。”
16个月的时间,是什么让这个铜基新材料项目闪闪发光?
11月27日下午,时隔数月再次来到合盛铜业,记者看到,公司西侧的空地上已然耸立起三期项目的建设骨架,一圈蓝色围挡里传来施工队伍热火朝天建设的各种声响。“去年投产以来,生产经营工作马不停蹄。”山东合盛铜业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李伟介绍,2020年7月,合盛铜业开始调试设备,当年11月进入正常生产轨道,2021年1月份开始实现盈利;经过四五个月的准备,二期项目于今年11月份成功投产。
将铜丝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溶液,然后通过阴极辊电沉积,经过生箔机加工生成铜箔(铜箔生产有压延工艺和电解工艺两种,后者应用更广泛)。走进刚刚投产的二期车间,只见两排生箔机都在运转之中,闪亮的铜箔不断从机器中生成、卷绕在厚厚的收卷轴上,经过分切最后形成客户所需的各类规格尺寸。
“一年多的时间里,经过设备改造以及工艺的持续提升,我们的产品结构已实现由10微米到8微米、现6微米稳定生产,什么概念呢,对比一下,一张标准A4纸的厚度大概在100微米。”在检测室里,记者捏了捏不用的检测铜箔,果然,薄如蝉翼!李伟介绍,“在同样体积的锂电池里,铜箔越薄面积越大,储能也就越多。目前最薄的铜箔在4微米,国内主流是从8微米向6微米过渡。”电解铜箔被称为电子产品信号与电力传输、沟通的“神经网络”,主要用于新能源锂电池、印制电路板等下游产品中。目前,包括合盛铜业等几家国内子公司在内的深圳龙电华鑫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所供应的铜箔下游客户有LG化学、三星SDI、SK、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扩产明显,与锂电池相关的材料企业也在扩产,然而,铜箔在锂电池材料的扩产中周期是最长的。”李伟解释,铜箔生产设备定制周期长,厂房建设标准高,想要扩产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根据集团公司的产能规划,合盛铜业派人专门盯靠在设备生产厂家,设备一到厂便争分夺秒、加班加点进行设备安装调试。严格把控产品工艺质量与企业管理,合盛铜业还顺利通过了汽车行业的IATF16949等资格认证。
让开放开发的“朋友圈”再大一点,近年来,开发区深入推进“双招双引”,产业发展链接起深圳等一线大城市的产、研、投、用资源,不但使本区企业获得先进的管理经验、雄厚的资金支持,也使得传统产业链焕发新机。
从有色金属压延业到铜基电子新材料制造,合盛铜业的崛起让开发区铜业在新的产业方向上得到拓展,而这家企业重获新生又得益于市和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通过债权转股权、吸引战略投资者等多方合力的举措将其盘活。如今,除了持续扩大产能,国内铜箔产能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龙电华鑫集团还计划在合盛铜业配置研发力量,建设工程中心,进一步支持东营基地做大做强。为全力支持2万吨项目早日投产,按照企业要求,开发区高标准建设5.4万平方米的厂房,目前正在全力加快施工,预计明年3月份交付使用。仪式结束后,曾祥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上到下,能让我们感受到开发区对于不断提升营商环境的热情和努力,与他们的合作非常愉快,政府部门办事实心实意,而且想得很周到,这让我们对后续投资更有信心。”
好材料、好团队、好的营商环境,一年半的时间,这些因素正让这个极具竞争力的项目闪闪发光!以点看面,闪闪发光的更是开发区渐入佳境的新材料产业。
新材料产业是我市五大优势产业之一,也是开发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开发区依托链主企业和行业龙头,逐步形成了功能陶瓷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稀土催化材料、铜基新材料、高性能纤维材料等五大细分产业链,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今年1至10月份,开发区32家规模以上新材料企业实现产值95.4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14.1%,同比增长33.7%,拉动全区工业增长3.6个百分点。随着二期5000吨高性能铜箔项目的投产,开发区铜箔年产能达到1万吨,进一步完善了铜基新材料产业链,推动新材料产业不断壮大。
东凯新材料产业园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国宏表示:“下一步,新材料产业园将做好后续铜箔项目谋划建设,力促合盛2025年左右实现年产5万吨铜箔,成为国内重要的电子铜箔生产基地和锂电铜箔龙头供应商;加快中车兆源等企业年产2000吨聚酰亚胺薄膜、年产3万吨高端电磁线、年产3万吨精密铜排等项目建设,推动铜基新材料产业做强做优做大,为开发区和全市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