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烟台开发区破题经济高质量发展,答好“十四五”开局之问

   2022-01-29 大众日报
46
核心提示: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000亿大关,增长13.3%;外商投资项目累计达到2022个;有效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80家,自

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000亿大关,增长13.3%;外商投资项目累计达到2022个;有效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80家,自贸烟台平均每5天推出1项制度创新成果……

2021年,烟台开发区面对异常复杂的严峻形势,统筹推进产业升级、项目招引、科技引领、制度创新,用“首次突破”“再创新高”“首字号创新”等“高质量发展”关键词推动综合经济实力跨步前进。一项项指标在令人倍感振奋的同时,也为烟台开发区答好“十四五”的开局之问,书写了精彩的答卷。

产业升级,经济站稳2000亿

2012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迈入千亿大关,2021年,首次迈上2000亿台阶。短短9年的时间,经济总量实现翻番增长,离不开烟台开发区不断厚植的产业根基和培强产业优势的全速出击。管中窥豹,从2021年产业的发展,不难看出其中的奥秘。

从点开始,个体培育提质增效。全年新增规上企业50家、极点先峰企业59家,其中,艾睿光电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3家企业获评省级绿色工厂,13家企业入选工信部首批重点扶持“专精特新”小巨人,入围全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先进县(市、区)。美瑞新材和泰和新材被列入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名单,力凯数控等5家企业入选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九目化学等4家企业入选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

由线展开,产业集聚串珠成链。制定出台制造业、服务业和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及若干措施,聚焦五大主导产业、10条细分产业链,在全市率先组建并实体化运行链长制工作办公室。高起点谋划高特纤维应用制造、先进特铜合金等新一代十大制造业特色产业园,挖掘现有龙头骨干企业发展潜力,吸引集聚更多上下游企业、关联配套项目,力争全年再谋划5-6个园区。

点线结合,造就了平面的构成。2021年,全区五大主导产业产值突破21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分别达到40%和77%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1%。

项目招引,与2022不期而遇

2021年12月26日,随着总投资5000万美元的日本阿姿谊工业项目营业执照的颁发,烟台外商投资项目累计达到2022个,全年实际利用外资达到7.8亿美元,创出历史最高水平。

烟台开发区招商局副局长鞠锦源告诉记者:“尽管面临疫情持续反复、全球供应链受限、国际投资预期下滑、资源要素不断趋紧的艰难形势,但我们的招商工作还是在稳步推进。”

链式精准招商实现重大突破。围绕五大主导产业,累计落户产业项目55个。汽车及新能源方面,引进智能环境特种车、冰轮产业园等项目8个;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引进正海科技产业园、半导体材料等项目11个;高端化工及新材料方面,引进万华海水淡化、美瑞高分子弹性材料等10个项目;高端装备制造方面,引进华新不锈钢智能化深加工、脑陆脑科学监测设备等项目14个;生物医药方面,引进新型硼药产业化、医用高压氧舱等项目12个。

总部项目聚集实现重大突破。引进总部项目近20个,同比增长150%。发挥总部经济核心地位、辐射功能、产业高地、品牌号召作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全年实现当年洽谈、签约、注册、运营项目突破21个,增长110%,重点项目推进指数达到94.6%,稳居全市第一。

国际元素效应更加明显。深耕日韩合作,系统谋划中韩、中日等产业园建设,新引进日韩资项目66个、总投资11亿美元。综合保税区西区整体进行更新改造,仓储货物按状态分类监管系统正式上线实施,首票保税研发、保税维修业务顺利开展,保税政策享惠程度越来越高。

科技引领,创新“地标”集聚

“万华化学突破高端聚氨酯原料ADI全产业链国际技术封锁”、“荣昌生物全球首个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创新双靶生物制剂研制成功”入选山东省“十大科技成果”。万华化学连续三年获省科学进步一等奖,正海生物等4家企业获省科学进步三等奖。2021年,烟台开发区科创领域可谓亮点频频,科技引领效益愈发凸显,一个个创新“地标”加速集聚。

全区有效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80家,净增超过100家;备案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20家,占全市30%;14家企业获评山东省科技领军企业,占全市1/2;新增技术创新中心、企业重点实验室等市级以上创新平台54个,累计达到338个,全市第一。

长三角、珠三角区域,优质科创资源转移转化成果丰硕,上海、大湾区在孵项目17个、储备项目20个,落户区内10个。“环磁山”科创走廊迅速崛起,3大总部基地、6个孵化载体、54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个高端平台载体以及81家市级以上科创平台汇聚于此,形成“一廊五区、两核引领”的发展格局。

制度创新,多项案例跻身国家队

“以前,我们进口研发测试车辆一次最多两台,存放时间不能超过6个月,保证金也很高。烟台片区联动烟台海关创新建立研发测试用车辆监管新模式后,进口测试车辆由限制2辆改为根据实际需求而定、存放时间由6个月放宽至2年,允许使用关税保证保险单作为担保,让公司检测研发能力大幅提升,也节省了不少资金。”现代汽车研发中心工程师朴妍美介绍说。

自挂牌以来,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扛起国家战略,主动对标先进地区,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深入开展系统集成性改革、突出流程再造、推进制度创新,探索特色化、差异化发展,仅2021年,平均每5天推出1项制度创新成果。如今,改革的“苗圃”已开枝散叶,一个个制度创新的“良种”已经播下,并从这里播撒向全国。

多方联动构筑海洋生物资源“大养护”格局作为全省唯一入选全国“最佳实践案例”,“进口散装葡萄酒保税加工新模式”入选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十佳案例”,“引进外商独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新路径”“信保基金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入选全国自贸片区创新联盟典型案例。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