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向北向海,潍坊“蓝色引擎”有多强

   2022-03-22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39
核心提示:潍坊市有着158公里海岸线,约130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海洋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巨大。3月3日,山东省委、省政

潍坊市有着158公里海岸线,约1300平方公里海域面积,海洋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巨大。3月3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海洋强省建设行动计划》,标志着山东省新一轮海洋强省建设正式启动。

站在全新起点,潍坊市全面启动主攻“海洋经济”战场三年行动,坚定向北向海发展,推动海洋产业发展、港口建设、海洋环境保护实现新突破,努力将潍坊打造成为山东半岛陆海统筹发展链接区、创新型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环渤海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黄河流域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

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

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释放“蓝色潜力”,实现向海要发展。

山东省委、省政府印发的《海洋强省建设行动计划》指出,依托潍坊等市加快建设盐碱滩涂地千万千瓦级风光储一体化基地,开发海洋新能源。

2021年10月28日,国家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暨鲁北盐碱滩涂地千万千瓦级风光储一体化基地项目开工仪式在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一批不同于传统光伏电站的复合型“光伏+”项目开始落成。这既符合全市海洋发展实际,也与省、市部署高度契合。

“项目采用‘绿光一体’‘盐光互补’‘渔光互补’模式,利用各地自然条件,大幅提高亩产效益率。”潍坊市海洋发展和渔业局负责人说。项目投运后,年产值达10亿余元,可替代标煤8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13万吨,海洋新能源“绿色动能”充沛。

发展“蓝色经济”,不仅停留在发展海洋新能源上,潍坊市深入做好“产业”这篇文章,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

瞄准国际生物医药发展前沿领域,积极对接管华诗院士团队、自然资源部海洋三所等,推动海洋生物酶制剂等优势产品提质升级,建设国内领先的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基地;

着力突破船用大功率中高速内燃机等动力装置及风电储氢装备等关键技术,以潍柴、豪迈等企业为重点,推动海洋动力装备“由制到智”;

依托潍坊港不断完善陆河海基础设施配套,拓展集装箱、滚装、液化品等港口功能,建设服务山东半岛、辐射环渤海区域的现代物流基地;

潍坊市通过“5+2+1”海洋产业提升、“10+10”海洋特色园区培育、“100+”海洋重点项目建设工程,打响现代海洋产业发展攻坚战,实现“产业强海”。目前,潍坊市海洋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1%以上,正逐步迈向“海洋时代”。

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

挖掘港口优势,壮大港口经济,方能更好经略海洋。有着158公里海岸线和巨大产业腹地的潍坊,站在新一轮海洋强省建设的起点,更要抓住现代化港口建设“突破口”,推进世界一流港口建设行动,以港口建设推动潍坊北部沿海的开发建设。

满载着建材、食品和纸制品的巨轮驶离、驶来,前来装卸的集装箱运输车不断穿梭,负责吊运的门机几乎不停……繁忙成为潍坊港的常态。潍坊港是潍坊联通世界的“窗口”,是实现陆海统筹、参与全球供应链的重要支点。

《海洋强省建设行动计划》指出,推动潍坊综合保税区北区等港产城融合项目,为潍坊港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潍坊市明晰融合发展目标和路径,“以港促产,以产兴城”理念成为潍坊市新一轮海洋发展“密码”。

以发展“港”为依托。打响基础设施提升攻坚战,把深水航道作为潍坊港发展生命线,加快疏港铁路等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打通铁路进港“最后一公里”。

以发展“产”为支撑,加快构建以港口为核心驱动的临港产业体系,集约发展石油化工、粮油加工、现代物流等临港产业,延伸临港产业链条,现代文旅、临港物流、职业教育等新兴产业顺势崛起。

以发展“城”为保障,强化港口发展的城市软环境配套,创建港陆联通、产业集聚、开放创新的新兴经济区和港产城融合区,形成港口、物流园区、城市互为依托的发展格局,促进腹地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潍坊市承担起新一轮海洋强省建设责任,实现以港兴城、以港兴市、港城联动,构建港产城融合发展新生态,打造出港产城融合发展的 “潍坊样板”。

构建海洋生态走廊

因海而生、向海而兴,优良的海洋生态环境是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保证。

走进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南红北柳”生态工程滨海示范林基地,沿着海岸线看到的不再是盐碱滩涂,而是一片延绵不绝的“柽柳”林,海上亦有绿水青山。这得益于潍坊市构建出的一条海洋生态走廊新路径——“柽柳+肉苁蓉”模式。

所谓“柽柳”,是由山东柽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省林科院共同研发的柽柳新品种“鲁柽1号”。该品种既高抗盐、高耐寒,还可改变土壤质地,大规模种植可改良海洋生态。目前,“鲁柽1号”在滨海区累计种植面积已达3000余亩,累计种植数量约为70万株,为海洋生态筑起一道绿色屏障。

在构建起海岸线生态屏障的基础上,潍坊市通过进一步探索,发现与“柽柳”存在着寄生关系的“肉苁蓉”具有非常大的药用价值,可用于中药研发、美容护肤、保健、消杀深加工等。这些不显眼的白色小疙瘩“肉苁蓉”蕴含着巨大的经济能量,其亩产值达5万元以上,可将“盐碱荒滩”变成“万亩良田”。

“柽柳+肉苁蓉”模式,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赢。《海洋强省建设行动计划》将其作为典型在全省推广,为潍坊市兼顾“蓝色经济”与 “生态护海”写出生动注脚。

不止“柽柳+肉苁蓉”模式,潍坊市坚持“生态护海”,建立“流域-河口-海湾”污染防治联动机制,探索更多蓝碳经济发展新模式……用实际行动打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攻坚战。

向海洋要空间、要资源、要效益,是每一座沿海城市的必选题。站在山东新一轮海洋强省建设全新起点,潍坊市将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向北向海发展,主动承担开发、保护海洋重任。未来,潍坊市将探索出更多样板、典型,提升海洋经济实力,谱写潍坊向北向海发展的壮丽篇章。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