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评论员
从粮食到油料,从能源到矿产,初级产品供给关乎发展,亦牵动安全。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利用‘两个市场’,但必须有一个安全线,超过了以后就要亮红灯”。这是总书记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着眼国家战略需要,对风险隐患的深刻洞察,对稳粮保供工作的最新部署。
我国是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虽然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主要农产品供给总量充足,但要做到全部自给自保,地不够,水不够,生态环境也承载不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积极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农业资源配置,适度增加国内紧缺农产品进口,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不容否认,通过国际贸易合作,不仅丰富了农产品结构,满足了人们消费需求,也为我国耕地、水资源等休养生息腾出空间。也不禁有人要问,既然我国资源如此紧缺,国外买粮又便宜,为何不通过大规模进口来缓解粮食安全的压力?
早在2013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指出:适当增加进口和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是必要的,但要把握进口规模和节奏,防止冲击国内生产,给农民就业和增收带来大的影响。
粮食进口是把双刃剑,总书记的论述时刻警示着我们,利用“两个市场”,决不意味着可以放松国内粮食生产,在粮食安全问题上,决不能买饭吃、讨饭吃,不能有麻痹症、依赖症,我们只有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才能掌握进口的稳定性和话语权。
从国际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蔓延,对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影响还在持续,且不说一有风吹草动各国首先捂紧自己的“粮袋子”,即便我们能把国际市场上的谷物都买过来,也还有很大缺口,还会引起全球粮价暴涨;从国内看,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结构升级,粮食和“菜篮子”产品需求将持续刚性增长。对于“买不到、买不够、买得贵”的风险,如果没有充足的备手,势必会影响国内市场稳定。
总而言之,“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中国人决不能在吃饭这一基本生存问题上让别人卡住脖子。
要明确战略底线。要立足重要资源国内生产自给的战略底线,明确保什么、进什么、进多少。必须依靠自己保口粮,集中国内资源保重点,对必须进口的品种,要推动进口来源和渠道的多元化,降低对单一国家或地区的依存度,确保供应安全、价格可控。
要缩小产需缺口。降低进口依赖,根本在于补上产需缺口。要立足自身,下大力气调整结构,向科技创新、组织创新、模式创新要单产、要效益。当务之急是千方百计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多油并举、多措并施,争取大豆和油料的自给率有较大提高,让“油瓶子”里尽可能多装中国油。
安全线也是生命线,我们只有坚持不懈抓好粮食生产,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储备能力,才能真正让“两个市场”为我所用,实现互利共赢。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