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3D打印是利用3D打印机,将含有细胞、生长因子和生物材料的生物墨水打印出仿生组织结构的新兴技术,但目前仍无法制备具有生理功能并且可以长期存活的复杂组织。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和清华大学的研究团队突破了相关技术瓶颈,研究成果在《Bioactive Materials》发表,题为:A multi-axis robot-based bioprinting system supporting natural cell function preservation and cardiac tissue fabrication。
研究团队将六轴机器人的设计原理融入到生物3D打印技术中,因为六轴机器人具有六个可以360°自由转动的关节,所以改进后的3D打印机可以在空间内以任意角度进行细胞打印,解决了传统技术逐层累加地打印细胞导致细胞和血管网络无法有机融合的问题。研究人员设计了循环式“打印-培养”的实验方案,在血管支架上打印出若干层细胞后,将其进行一段时间的共培养以诱导打印细胞之间形成具有生理功能的胞间连接和新生毛细血管网,然后再进行新一轮细胞打印,这种方法可以保证打印组织的长期存活。该项目最终研发出具有毛细血管网络、能够在体外存活并且起搏超过6个月的心肌组织。
该研究不仅突破了已有技术的发展瓶颈,也为生物3D打印技术相关研究提供了新启示。
注:此研究成果摘自《Bioactive Materials》,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
论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452199X22000743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