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科技下乡护春耕 抢抓农时备耕忙

   2022-04-01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
36
核心提示:春分万物生,农耕正当时。近期随着气温逐渐回暖,我区春耕备耕生产正有条不紊地推进。为保证春耕期间农牧民

春分万物生,农耕正当时。近期随着气温逐渐回暖,我区春耕备耕生产正有条不紊地推进。为保证春耕期间农牧民的科技需求,全区4000多名科技特派员积极行动,下沉基层一线,精准服务全区农牧民朋友农事活动,以科技服务高效支撑春耕备耕。

巴彦淖尔

这几日,乌拉特中旗海流图镇的温室大棚内桃树花苞正陆续绽放,嫩绿的新叶衬托着粉嘟嘟的花朵,散发着春天的勃勃生机。科技特派员武秀梅在温室内一边查看桃树生长情况,一边就目前桃树田间管理对种植户进行实地技术指导。引导农户通过“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尽可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鼓励采用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黄瓜叶片发黄的原因有好多种,像这种就是白粉虱引起的。在防治上,可以用丽蚜小蜂来专门防治白粉虱,这是一种新的生物防治技术,防治效果也很好,不仅能解决虫害,还能提升蔬菜的口感和色泽。”在乌拉特后旗巴音宝力格镇东升村的一处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园区,科技特派员徐丽荣正在为今年新进入园区的种植户马生林家的大棚黄瓜“把脉问诊”。

 “这几天看到棚里好多的黄瓜叶发黄了,当时心里挺着急的,因为种大棚没有什么经验,听徐老师一‘诊断’,找到了原因,就能对症下药了,心里也踏实多了。”马生林说。

向日葵是五原县的主导产业,向日葵种子选择对于春耕备耕生产非常重要。专注于向日葵品种研发、种植技术、市场预测的科技特派员刘贵,通过12396农牧业科技服务平台小程序和开通个人快手、抖音账号,播发农作物新品种介绍、农产品价格信息、农资市场信息、大田经济作物种植技术、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及中央和自治区关于“三农”工作等的相关政策信息,对农民进行专题科技培训,利用新媒体手段打通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

乌兰察布

燕麦是乌兰察布市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燕麦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离不开新品种的选育及配套关键技术的应用。乌兰察布市燕麦产业科技特派员团队成员,专程前往位于察右中旗的内蒙古阴山优麦食品有限公司开展科技服务,保障春耕备耕。

团队成员针对企业提出的燕麦新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方面的技术支持,为企业详细介绍了适合加工的燕麦品种坝莜8号、白燕2号和饲草种蒙饲燕1号和冀张莜5号的品种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并将积极协助企业引进这些新品种。

科技特派员团队依托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和乌兰察布市燕麦院士专家工作站两大技术平台,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加强与企业的科技合作,及时了解企业发展中遇到的技术瓶颈,切实解决企业的难题,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协助公司结合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开展燕麦加工专用品种引种、选育及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和燕麦米、燕麦麸等精深加工利用的研究,通过“科企合作”不断提高燕麦良种的推广与应用,带动更多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通辽

通辽市在春耕备耕关键时期,动员全市600多名科技特派员奔赴嘎查村开展科技服务工作,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推广普及,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已经渗透到农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对农业产生了深远影响。蔡立岩是通辽市从事农牧业现代化应用软件开发与推广工作的一名科技特派员,他深入农村牧区,将最前沿的农牧业现代化软件产品和科学的种植养殖理念推广给农牧民,培养他们的互联网思维,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通过深入了解农牧民的需求,不断更新迭代应用程序,为农牧民提供内容更丰富、使用更便捷的软件产品,促进传统农牧民向新型职业农牧民转型,不断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

同样从事农业信息化工作的科技特派员李爽,重点研究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他通过不断地实地产品测试和与广大农民深入探讨,推动了一批对农民实用又实惠的物联网设备的普及与应用,促进农业生产向精细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人力投入的同时,为作物的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创造条件,提升农业生产的标准化、集约化和自动化水平,提高农业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人才支撑。

一年之计在于春,随着内蒙古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行动的深入实施,广大科技人员积极下沉基层一线,深入农村牧区开展科技服务与创新创业。抓农时、备春耕,越来越多的科技人员、乡土人才、高素质农牧民活跃在我区广袤的农村、牧区,他们凭借较强的专业技能,或深入田间地头、棚间圈舍“传经送宝”,或专注于生产经营,带动创新创业,促农增收致富,绘就内蒙古乡村振兴的美丽春天。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