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目前累计落地光学天文望远镜项目9项。
青海冷湖赛什腾山为祁连山脉西段支脉,位于柴达木盆地北部。去年8月,国际科学期刊《自然》发布我国一项重大科学进展: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邓李才研究团队发现,青海冷湖台址的光学观测条件比肩国际一流大型天文台。“冷湖”这个名字受到了国内外广大天文爱好者的关注。
冷湖国际一流台址的发现,打破了长期制约我国光学天文观测发展的瓶颈。冷湖所在的地理经度区域内,尚属世界大型光学望远镜的空白区,填补了从夏威夷到欧洲间东半球国际级天文台址的“空白区”,为光学天文、行星科学和深空探测等学科发展创造了重大机遇,将为世界天文事业发展贡献青海力量。
截至目前,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累计落地光学天文望远镜项目9项,其中西华师范大学50BIN望远镜建成投入科学观测,国家天文台(Song)望远镜项目、中红外观测系统望远镜(AIMS)项目、DIMM-MASS望远镜建设项目、紫金山天文台多应用巡天望远镜阵列(MASTA)、2.5米大视场巡天望远镜5个项目已完成土建施工和主体建设,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PAST和TINTIN望远镜项目已完成设备采购,筹备基础建设前期准备。清华大学6.5米宽视场巡天望远镜MUST项目已完成组建安装、机架支撑等安装调试工作。
为满足天文观测基地大科学装置建设需求,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积极协调省科技厅及省直相关部门,持续加大对天文观测基地资金投入力度,大力支持基地项目建设。据统计,省州在冷湖天文观测基地要素保障方面累计落实资金3.24亿元。观测基地专用道路已于2021年9月开工建设,预计8月底全线通车。供电、通信、供水等方面已下达资金1.2亿元,完善各项基础设施。
省科技厅厅长莫重明表示,站在“利国惠青”的政治高度,今年我省持续推进冷湖国际一流天文观测基地建设,协调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形成工作合力,发挥好冷湖天文观测基地学术委员会决策咨询作用,加强与国内相关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制定细化保障措施,凝练科学问题,开展协同攻关,推进天文观测与地方科技、文化、旅游、经济融合发展。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