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加快发展新型储能技术

   2022-03-30 中国经济网
51
核心提示:日前,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要求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提升

日前,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要求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提升至39%左右,推进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支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此前两部门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从有关规划方案看,将新能源与新型储能技术相互结合、共同发展,正成为推动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的重要发力方向。

当下,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地缘政治冲突进一步导致油气价格上涨,带动全球煤炭需求增加,煤炭供需缺口或将进一步加大。为规避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导致国内能源消费成本上涨,亟需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的更大规模利用,以及新型储能技术的同步提升。然而,新能源、新型储能技术的发展仍受投资成本较高,大容量、长时间、跨季节调节的储能技术尚未成熟及商业模式单一等问题的制约。下一步,需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完善相关市场机制建设。

近年来,我国风电、太阳能发电呈现迅猛发展态势。但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存在不确定性,会给电力供需平衡带来某些不稳定性。传统电力系统依赖煤电灵活性改造、燃气发电、调节性水电及抽水蓄能电站等应对这种不确定性,但我国“双碳”目标及“贫油少气”资源禀赋将制约煤电灵活性改造和燃气发电发展空间,资源环境禀赋又限制了调节性水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的开发规模。这使得以电化学储能、电磁储能和压缩空气储能为代表的新型储能技术,将成为未来清洁能源更大规模发展的必然选择。

让新型储能技术为清洁能源更大规模发展提供关键支撑,需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抓紧推进电网侧储能电站的容量电价机制。若能对规模化储能在系统中发挥的调节作用予以更多重视,将会更好促进独立储能电站建设运营新的商业模式。

第二,设计反映新型储能灵活性价值的价格机制。在现有峰谷分时电价的基础上,设计新型储能参与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价格机制。

第三,强化面向新能源开发配置储能的激励机制。目前,多地先后要求新能源电站配置5%至20%储能,制定面向新能源开发配置储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激发新型储能发展,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第四,健全新型储能开发、建设与应用多元化标准体系。新型储能技术种类多、建设工艺差异性大,且应用场景复杂,需要建立涵盖新型储能基础通用、规划设计、设备试验、施工验收等领域的标准体系,并制定新型储能安全相关标准及多元化应用技术标准。

第五,构建面向新型储能的绿色金融体系。储能发展的主要瓶颈是初始投资成本高、投资回收空间不明晰,需要建立更为合理、高效的商业模式。长远来看,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体系的快速发展,既有利于激发新型储能的市场活力,也能够丰富新型储能建设运营的商业模式。(经济日报 鞠立伟 刘力 作者单位: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