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西安:2022再加码,当好秦创原建设排头兵

   2022-03-30 西安市科技局
43
核心提示:2021年9月,《西安市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3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正式


2021年9月,《西安市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3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实施,这是西安市加快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重要举措,标志着西安市秦创原建设进入了新阶段。

《实施方案》要求,

到202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5%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10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2000家;培育技术经理人和科技经纪人200名;参与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项目600项;西安市技术市场合同交易额达到1600亿元;累计培育市级以上技术转移机构200家;建成市级以上创新联合体、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等研发平台40个;累计引进培育国内外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及地方级领军人才达到1800名。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西安市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方案的关键之年。《西安市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2022年工作要点》(以下简称《工作要点》)则对今年西安建设秦创原工作提出了年度目标: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在5%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87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0000家;培育技术经理人和科技经纪人150名;推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项目500项;西安市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超过2200亿元;累计培育市级以上技术转移机构150家;建成市级以上创新联合体、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平台40个;累计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达到1400名。

由此可见,今年西安计划完成西安市秦创原三年建设工作指标的75%,不仅在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建成市级以上创新平台等方面达标,还计划实现西安市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至少37.5%的超越。

为此,《工作要点》以促进两链融合加强需求端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为主线,抓好秦创原平台建设和创新能力提升两大任务,聚焦打造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两链融合“促进器”三大目标,通过多项具体行动,对标《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切实保障西安建设秦创原三年计划目标实现。

抓实两大任务 促成“一总两带”格局

全力推动秦创原总窗口建设,在项目布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方面对西咸新区予以全面支持,打造陕西乃至西部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

在项目布局方面,推进《西安市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专项政策(总窗口)》扎实落地,对西咸新区重点项目给予顶格优先支持,力争总窗口全年新增科技成果转化企业200家;打造高校成果转化平台校地合作范例,引导一批校友项目在总窗口落地。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方面,支持沣东新城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沣西新城成果转化加速器、泾河新城两链融合促进器等“三器”示范平台建设;推进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平台、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运营中心建设。

全力实现创新发展新突破,形成“一总两带”的秦创原建设总格局,即以西咸新区为总窗口,向东南横跨高新区、长安大学城、航天基地的“秦创原科技创新示范带”,向东北横跨经开区、渭北新城、阎良区的“秦创原先进制造业示范带”。

为形成“秦创原科技创新示范带”,支持高新区打造秦创原“使命践行区、核心引擎区、示范样板区”,布局硬科技应用示范场景,全面实行企业创新积分制,推进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支持长安区建设长安大学城校地融合综合服务平台;推进航天基地国家超算中心、荣耀科技园、先进计算科技园等平台园区建设。为形成“秦创原先进制造业示范带”,支持经开区建设国家自主可控新材料产品研发和绿色制造基地、先进制造业融合创新基地、国家海智计划工作基地;支持阎良区(航空基地)推进陕西航空产业两链融合示范区、西安航空科技企业孵化器和航空产业融合创新中心建设。

聚焦三大目标 实现“三器”培育引领

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引导产业、科教、人才、经费等各类创新要素聚集,支持创新创业载体平台建设,构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服务体系。

在构建多元系统化服务体系方面,推进西安区域性国资国企改革试验,加快市属国有企业参与建设省级专业化众创空间;打造嘉会坊创新创业街区升级版,支持硬科技社区、西安电子谷建设立体联动孵化器示范样板;鼓励发展“孵化在高校院所、转化在区县开发区”协同模式,支持建设一批区域承载型、高校孵化型、院所支撑型、企业主导型孵化服务平台;加快开放共享军民两用科研仪器设备,支持建立军民两用技术联盟,围绕重点领域布局建设一批军民两用特色科技园区。

建设成果转化“加速器”。持续推动全面创新改革,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构建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在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业活力方面,鼓励高校院所建立概念验证中心,支持西安交通大学依托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推动产教融合和成果转化;支持有色院稀有金属材料创新中心、西安高新医疗器械技术转化服务平台、西工大大学科技园、西电大学科技园等建设成果转化“加速器”示范样板。在构建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方面,持续推动秦创原(国防工业)创新促进中心建设;认定一批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培育更多具备需求征集、筛选、梳理,技术成果挖掘、加工以及供需对接能力的服务机构;依托西安科技大市场探索建立技术要素市场,持续开展秦创原项目路演等产学研系列活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建设两链融合“促进器”。强化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科技创新高能级供给,培育催生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在强化科技自立自强方面,加快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分子医学转化中心项目建设,做好先进阿秒光源、电磁驱动聚变两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启动工作,积极参与空天领域陕西实验室建设。在强化科技创新高能级供给方面,持续推动实施链长制,加速产业链式创新技术供给,围绕西安市19条产业链,每条产业链形成一个创新联合体、一个技术创新联盟、一套创新要素图谱、一张“卡脖子”技术攻关清单、一批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一批技术创新中心、一家金融机构的“七个一”创新技术供给路线图,增强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协同创新;加大“首台套”“首批次”应用政策支持力度,鼓励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率先使用本地配套产品,整合产业链上下游创新资源和主体,联合高校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服务产业链企业技术创新。

周岁已至

新篇已开

一年来,秦创原总窗口建设成果显著:引进科技型企业731家,春种基金完成出资承诺2.27亿元;新增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901家;244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省科技厅评审;技术合同交易额106.88亿元,同比增长33.6%……相信随着西安秦创原建设工作的加速推进,以及全省力量的共同参与,秦创原不断增长的创新优势将转化为全省发展优势,为西安乃至全省高质量发展点燃新的“强力引擎”。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