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建设产业科创名城 江苏扬州有了“科技政策一本通”

   2022-04-11 科技日报
48
核心提示:扬州出台的“科技创新10条”激励政策,涉及企业培育、平台打造、产学研合作、科创载体、成果转化、公共服务

扬州出台的“科技创新10条”激励政策,涉及企业培育、平台打造、产学研合作、科创载体、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国际合作、园区发展、科技金融和创新环境10个方面。这些政策具有较强的集成性、针对性、可及性和操作性。

4月6日,科技日报记者从江苏省扬州市科学技术局了解到,扬州市在日前召开的科技创新暨智改数转推进大会上,出台了《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产业科创名城科技支撑的政策措施》(以下简称“科技创新10条”)和《关于加快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的实施意见》,旨在推动全市科技创新与经济工作的紧密结合、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协同发展,以更多高质量、高水平科技供给,支撑产业创新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把扬州打造成为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产业科创名城。

对标先进,编制科创规划

近年来,扬州通过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工程”、超前布局未来产业等,不断做大做强数控成型机床、智能输变电设备、绿色光电、汽车及零部件等高新技术支柱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发展了航空、生物医药、微机电、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新兴产业集群,有效提升了江苏信息服务产业基地、扬州智谷、仪征大数据产业园、江都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平台能级,更是推动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据介绍,去年扬州对标先进发达地区,突出问题导向,编制发布了扬州“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重点实施“533”产业科创计划和科技创新“七大行动”,为产业科创名城建设提供了路线图和目标图。

同时,全市科技系统聚焦重点发展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瞄准产业科创主攻点,组织实施了102项产业关键共性技术攻关、105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有力推动产业“调高调优”。

统计显示,仅去年,扬州全年获批高新技术企业499家、新获批省级以上“两站三中心”102家、全市省级以上孵化器和众创空间数已突破100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3.5%,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51.1%。

集成政策,建好科创名城

如何把扬州“好地方”的产业打造得更好?

日前召开的扬州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扬州市政府提出,今后5年,扬州围绕打造创新引领、产业兴旺的“好地方”,加快推动产业发展提速、创新活力提升、营商环境提优。通过坚持产业强市战略,推动重点优势产业集群补链、强链、扩链,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促进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坚持创新核心地位,深入推进“533”产业科创计划,形成头部企业“顶天立地”、创新企业“铺天盖地”的生动局面。新增500亿级企业1家,100亿级企业1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突破3000家和4000家。

在扬州市政府相关领导看来,扬州要实现这些目标,必须通过强化环境营造、规划引领、政策激励、转变机制、科金融合等,从根子上解决企业创新投入不足、科创平台建设相对滞后等突出问题,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协同发展的新体系,把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

此次,扬州出台的“科技创新10条”激励政策,涉及企业培育、平台打造、产学研合作、科创载体、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国际合作、园区发展、科技金融和创新环境10个方面。其中,包括设立100亿元规模的市级科创基金、市财政给予重大科创平台最高1亿元建设运营费用支持、对离岸孵化器给予租金补贴等突破性的新政策。

“这些政策具有较强的集成性、针对性、可及性和操作性,是以往科技创新政策的‘升级版’、一套集成式的‘科技政策一本通’。”扬州市科学技术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全市科技系统将抓好政策贯彻落实的组织推进,增强政策宣传解读,推动各类政策一键直达,让企业、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及时了解、掌握、用好政策,以及抓好政策的兑现落地确保各项政策有效执行、落实落地,为建设产业科创名城提供科技支撑。(过国忠 许 婷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