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深圳经济总量站上了3万亿元的新台阶。2022年,深圳如何从“新”出发?一年一度的深圳市两会,是外界观察深圳的重要窗口。4月11日,深圳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深圳市市长覃伟中在作市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2022年深圳GDP增长预期目标是6%左右,也给出了细化发展的“施工图”。
锚定“4万亿”征途
如果把时间轴拉长到2025年,深圳已经锚定了经济总量超4万亿元的目标。2021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已经达到3.07万亿元,增长6.7%。在政府工作报告中,2022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为6%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
尽管2021年深圳GDP增速和增量在“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中靠后,但从今年GDP增长目标来看,深圳不仅高于全国GDP5.5%的增长目标,在一线城市中也高于北京、上海和广州。其中,北京的增长目标为5%以上,上海、广州的增长目标均为5.5%左右。
今年以来,深圳受疫情的影响,经济受到一定冲击,但其中一些领域仍然出现了较大的亮点,包括新能源汽车、充电桩、5G智能手机、3D打印设备等主要高技术产品产量增势良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更是大幅增长。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圳在慎终如始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实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十大计划”,全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不断开创深圳改革发展新局面。
其实,北上广深一线城市在制定今年经济增长目标时,无不突出一个“稳”字。记者梳理发现,北京GDP2018年迈入3万亿元,踏上4万亿这个台阶,只用了3年时间。上海GDP2017年突破3万亿元,跻身4万亿级城市用时4年。如今,深圳跻身4万亿级城市,路径更稳也更清晰。
让搞实体经济的企业更有信心、更有希望
深圳跻身4万亿级城市有了“时间表”,“施工图”也越发清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列出了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十大计划”,其中科技创新、工业制造、金融是当中的“关键词”。
在疫情散发带来的特殊形势下,深圳如何在稳住基本盘的同时,发挥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整体效应,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记者发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关于2022年工作安排内容,有关科技创新的篇幅最多。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圳要发挥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整体效应,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提出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计划,力争基础研究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提高到5%以上,把“卡脖子”的压力转化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强大动力,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此外,深圳发挥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优势,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协同,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建设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等。在经济观察人士看来,在外部环境不确定,内部房地产投资减弱,消费潜能释放需要时间等背景之下,深圳需要依靠的是高科技创新支持发展的新动能转换,来实现自我突破。
“我们要通过不懈努力,稳住制造业的基本盘,让制造业空间得到更好保障,让搞实体经济的企业更有信心、更有希望。”覃伟中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
作为一线城市,深圳的第二产业占比仍然超过35%,实属不易。2022年,深圳要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3万亿元,补齐半导体与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等产业短板。培育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安全节能环保等新增长点。壮大前沿新材料、先进高分子材料等新材料产业。此外,深圳将推动宝安燕罗、龙岗宝龙、龙华九龙山、坪山高新南、光明凤凰、深汕智造城等20个先进制造业园区建设提速。值得注意的是,深圳首次提出推进先进制造业与工业互联网深度融合创新,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打造一批灯塔工厂。灯塔工厂是首次出现在深圳政府工作报告中,灯塔工厂在技术上更加智慧化、数字化,由此在行业内形成“灯塔”般的引领效应,标志着智能制造的高标准高水平。
如今,深圳金融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也不断增强,此前发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显示,在全球金融中心排位中深圳连升6位居第10.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完成首批授权事项,推动出台第二批授权事项清单;认真落实放宽市场准入24条特别措施,有序放宽和优化先进技术、金融投资、医疗健康等领域准入限制;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深化金融业改革开放,提出实施企业上市发展“星耀鹏城”计划,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30家以上,新培育独角兽企业5家。持续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力度,强化投贷联动,新增小微企业首贷户2万户、普惠小微企业贷款2000亿元以上。
直面发展中的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也直面发展中存在的一些挑战和不足,并提出要直面挑战、正视不足,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一是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疫情影响较大,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部分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生产经营困难。二是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问题还需要时间,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产业发展后劲和附加值还需增强,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仍然呈下滑态势。四是公共服务供给还存在短板,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高水平医院还不够多,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压力大。五是个别房地产企业债务风险较高,局部金融风险不容忽视。
“我们要拿出更多实招硬招,千方百计解决好大城市住房突出问题,努力让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在深圳安居乐业、安心发展。”就解决大城市住房、教育这些突出问题,深圳也拿出许多“硬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出台发展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的政策措施,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整顿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加大土地供应力度,供应居住用地3.65平方公里。完成公共住房投资390亿元,完成老旧小区改造300个。而在教育方面,深圳提出要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推进集团化办学,努力让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家庭和孩子。
此外,针对今年以来疫情带来的影响,深圳及时出台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30条政策措施,在房屋租金、社保费、水电气费、金融服务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预计可为市场主体减负750亿元。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