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新华日报:超万家企业网上展示在线对接共融共通 首届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筑起合作“造梦空间”

   2022-04-20 新华日报
45
核心提示:超万家企业网上展示在线对接共融共通首届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筑起合作“造梦空间”新华日报 2022年4月20

超万家企业网上展示在线对接共融共通

首届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筑起合作

“造梦空间”

新华日报 2022年4月20日 第12版

本报记者 张 宣

2000多人在线参会,55万多人次在线观看,434项科技成果进行线上展示,1.1万多家企业参与线上技术对接……日前,首届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在线召开,经过积极互动对接,取得丰硕成果,千余项目达成合作意向。

产学研,归根到底是要解决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的问题,作为江苏首届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如何促成技术资源协同集成?《科技周刊》记者做了深入调查。

1.1万家企业在线对接,网上展厅“持续在线”

龙腾安与中科海拓(无锡)科技有限公司对接成功、郑竹安与江苏赛隆节能技术工程股份公司对接成功……4月18日,记者打开江苏省产学研合作智能服务平台看到,项目对接成功的消息在首届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网上展厅滚动播报,由江苏各高新区和省内外高校院所发布的项目供需清单如“菜单”般罗列。

“首届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自3月22日线上开幕以来,在网上展厅展示了来自96家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434项、专家团队136个,在线发布关键核心技术成果118项,与省内1.1万多家企业进行在线对接洽谈。”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党委书记赵志强介绍,大会虽已落幕,但网上展厅持续在线,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随时可以发起对接洽谈,目前已有4000多用户加入深度沟通交流微信群,约40%的项目拟开展进一步洽谈对接。

记者了解到,网上展厅434项科技成果全部优中选优。“大会前期征集了包括中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在内100多家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2635项、专家团队 228个,线上发布成果及推送需求信息3万余项次,达成初步洽谈合作意向1000余项次,合同金额近50亿元。”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资源开发与技术转移处副处长陈量告诉记者,网上展厅项目都是从大会前期征集项目中二次精选出来的。

如此数量的科技成果和专家团队是如何征集到的?陈量介绍,大会前期,该中心奔赴北京、上海、成都、兰州等地召开推介会,征集高校一线的科技成果。“众所周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难,我们的任务就是唤醒这些沉睡的成果,为它们实现产业化牵线搭桥。”陈量说,得益于江苏优惠的创新创业政策、科技成果转化专项经费及制造业的基础条件,吸引众多高校成果落地转化。

大会还举行了18个重大科技合作项目集中云签约,中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14所全国一流高校院所与我省18家科技型企业进行了云签约。在此次签约过程中,南通泰胜蓝岛海洋工程有限公司为“深远海漂浮式风电基础装备建造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找到了“亲家”。

“由于近海风级较弱,发电效率低,海上风电产业正在走向远海,但远海风电固定的漂浮式基础属于重大科学难题,项目产业化受到阻碍。”南通泰胜蓝岛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研发中心主任朱军介绍,通过此次产学研大会,公司找到了浙江大学适配的科技成果,此次签约金额400万元将着力解决远海风电结构应力问题。“多亏了产学研大会的牵线搭桥,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十四五’期间有望实现产业化。”朱军说。

记者获悉,这批云签约项目集中体现了前阶段我省产学研合作对接工作成效,项目主要分布在高端装备制造、数字经济、新材料、生命健康、双碳科技等我省重点发展的产业技术领域,其中产业技术合作类项目16个、创新平台载体建设类项目2个,总投资超38亿元。

聚焦产业需求,专题活动解决行业痛点问题

碳减排项目如何更经济更可行?在首届江苏产学研合作大会专题活动“XPRIZE Carbon Removal(碳去除大赛)中国预热赛”上,河海大学牵头的“深蓝海藻锚泊技术”给出了既创新又有创意的解决方案。

“大型海藻具有强大的固碳能力,如果在9%的海洋里建设海藻牧场,那么一年可以吸收的二氧化碳会高于500亿吨。但目前我国海藻养殖集中在近岸,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有限。”预热赛(常规组)参赛选手河海大学副研究员连宇顺在专题活动上介绍,“我们基于海藻牧场生态固碳、海藻碳汇定量、渔业养殖装备、绳缆锚泊系统和防浪消波的研究成果,提出建设大规模海藻牧场的方案,将深水海洋平台的锚泊技术应用于海藻牧场建设上,具有技术可行性。”连宇顺表示,登上产学研大会技术展示舞台后,他们已经收到多项洽谈需求。

“除科技支撑双碳发展外,大会还围绕区域协同创新、金融赋能科技创新等领域共组织3场专题活动。”赵志强介绍说,大会通过创新项目比赛、科技成果发布、技术路演、主题论坛、长三角峰会等方式,推动科技与经济的深度融合。

怎样吸引国家重大科技项目成果助推江苏产业迭代?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苏南中心综合与政策服务处处长陆红娟告诉记者,会间召开的“苏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产业化基地技术对接会”聚焦苏南产业,邀请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专家团队发布相关成果。“以工业废水处理为例,我们定向邀请了清华大学承担‘十三五’国家水专项的技术团队发布了含镍含铜废水资源化项目成果,可实现工业废水中的镍和铜等重金属分质分流回收利用。该成果不仅可大大降低处理成本,还可得到极高纯度的镍和铜,具有很高的经济社会预期效益,将对助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起到很强的支撑作用。”陆红娟说。

新冠肺炎疫情对科技型企业造成不少影响,为促进产学研对接,帮助科技企业纾困解难,大会还设立了金融赋能科技创新路演活动。江苏海瑞达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在行业内打破芯片产业垄断,解决“卡脖子”问题,但在疫情期间遇到了融资难题。“海瑞达属于轻资产企业,无法使用资产融资,但公司技术高精尖,是行业内翘楚。”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金融服务处处长张跃明说,中心为这类成长型企业建立企业库,为银行提供信用参考,降低银行审批门槛,大会期间发布债权和股权融资需求近85亿元,4个优质核心技术项目在线与6家投资机构和8家银行开展了融资对接。发布数据显示,2/3的企业得到了金融机构的支持,共获得融资总额达52亿元,其中50%以上是信用类贷款。

省内开设分会场,20余家创新园区“争奇斗艳”

近年来,因社会车辆司机“走神”“打瞌睡”等因素而导致的“车辆追尾”或“误闯入作业区”的安全事故屡见不鲜,现已成为高速公路安全运营亟待解决的“难点与热点”问题。为解决该问题,淮阴师范学院朱贵强教授设计了一种智能防撞防闯入主动预警系统,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他找不到科技成果转化的落地方。

“之前当地没有类似于产学研合作大会的平台,高校里的科技成果很多难以转化落地。”淮安市科技局区域创新合作处处长李燕秋坦言,作为首届产学研大会的分会场,淮安围绕三大高端制造产业需求进行对接梳理,前期做了大量准备和铺垫工作,顺利为朱贵强教授寻求了联合研发方江苏博崴特电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江苏高速公路工程养护有限公司。

“目前该系统已经研发成功,集雷达监测、计算机算法分析、定向声波预警、物联网等高新技术于一体,具有危险判断、定向声波、智能摇旗等多项安全主动预警防护功能。”朱贵强介绍说。此外,从大会前期准备到3月30日为止,共200余家企业参加淮安分会场的线上项目路演和对接洽谈,达成合作意向80余项,实现产学研创新要素加快集聚、科技成果加快转化,科技活力全面增强。

记者了解到,大会期间同淮安分会场一样的线上线下技术成果专题对接活动共有28场,省内20余家创新园区以“首届江苏产学研合作对接大会”为统一名称,省地集成联动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引导省内外高校院所、专家、技术、成果等各类资源向高新区集聚。截至目前,创新园区分会聚焦生物医药、数字经济、集成电路、医疗器械、智能制造、氢能、工程机械、装备制造等产业,累计摸排企业需求600余项,邀请专家近300人,路演发布技术成果800余项,初步达成合作意向100余项。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