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我区特色经济作物种质找到“延年秘方”

   2022-04-21 新疆科技报
35
核心提示:为了研究我区绿洲荒漠区种质资源扩繁过程中,维持“种性”、种质活力丧失关键节点的细胞生理生化机制等问题

为了研究我区绿洲荒漠区种质资源扩繁过程中,维持“种性”、种质活力丧失关键节点的细胞生理生化机制等问题,我区科研人员潜心研究15年,采用形态学、生理生化、分子标记等手段,在保藏技术、繁殖更新技术和发掘利用等方面取得了诸多突破,有效地维持了我区特色经济作物库存种质资源的活力和遗传完整性。   近日,记者从新疆农科院农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了解到,该所所长徐麟及其团队联合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等单位,在2006年开展了“新疆特色经济作物资源安全保存与发掘利用”项目的研究工作。   

通过十几年的研究,科研人员确立了“保—繁—用”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安全保存技术体系,揭示了种质活力丧失关键节点的细胞生理生化机制。首次确立了种质安全保存的理论基础,创新了能延长种质保存寿命、维持原有种性的安全保存技术,将新疆中期库种质的保存寿命由原来的10年延长至20年以上。    

据了解,项目团队通过延长种质寿命、繁殖更新和减少活力监测,逐步实现我区中期库3万份资源的安全保存,开展17.9万份作物、蔬菜、草类、林木等种质资源的规范保存工作,节本降费2.47亿元;向社会共享资源5600份,其中近百个品种直接生产利用,并培育出以胡麻“伊亚4”“伊亚6号”,绿豆“冀绿7号”“冀绿9号”和“新大豆20号”为代表的多类型新疆特色经济作物新品种。   

2011年至2020年,我区科研人员在尼勒克县、新源县等10个干旱贫瘠地区累计推广“伊亚4”“伊亚6号”34.06万亩,新增利润达到1940.4万元。2020年在泽普县及附近示范区推广“冀绿7号”“冀绿9号”1.81万亩;项目期间在伊犁河谷示范推广抗倒伏大豆新品种20万亩。通过发掘再利用安全保存的种质资源,极大地促进新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