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上强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特大城市要率先加大营商环境改革力度。广州开发区迅速行动,在中央、省、市各级各部门大力支持下,推动32项省级管理权限和政策支持事项、180项市级行政权力事项落地见效。打造了工程建设审批、一门式政策兑现、全链条人才服务、知识产权运用保护等改革品牌,擦亮了“黄埔Smile”(系统化Systematization、市场化Marketization、国际化Internationlization、法治化Legalization、高效便利化Efficient-facilitation)营商环境名片。荣获2020年全国“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十佳产业园区”第一名,蝉联“中国营商环境改革创新最佳示范区”,营商环境指数连续位居全国经开区第一,一门式政策兑现服务入选“2020 中国改革年度十佳案例”。广州开发区坚持以优质政务服务为引领,助力区域营商环境优化升级,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为更大范围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积累了有益经验。
一、系统优化审批服务
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努力实现环节最少、材料最简、时间最短、成本最低。一是推动工程项目审批更快速。在全省率先开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推出三阶段办理施工许可、承诺制信任审批、取消施工图审查、电水气热网联办等改革举措,一般工业项目基坑开挖阶段施工许可审批最长3个工作日,项目筹建周期平均较改革前缩短6个月以上,筹建效能全国领先。小鹏汽车项目仅用6个月即完成23万平方米厂房建设,粤芯半导体项目仅用14个月即完成从取得用地到建成投试产全过程。二是推动市场准入准营更便捷。以绣花的功夫优化流程、关注细节,整合“照、章、银、税、金、保”六个环节,实现最快0.5天开办企业。打造全省首个“企业开办无费区”,实行“四品一械”许可备案事项100%与营业执照同办,累计为8万余家企业减少刻章等开办成本3800多万元。推出联合测绘等十项免费技术审查服务,累计为企业减免成本7000余万元。三是推动政策兑现服务更高效。一个部门统筹产业支持政策的制定和兑现工作,将分散在23个部门的69项政策、567个事项集中管理,打造“一口受理、一网通办、限时办结、免申即享”政策兑现特色品牌,彻底解决政策找不到、申请兑现难、资金发放慢等难题。累计兑现各类政策资金4.6万多笔超450亿元,受惠企业超7000家,1618家企业通过“免申即享”收到扶持资金5亿元。四是推动智慧政务服务更优化。率先将区块链、人工智能、5G、大数据等技术应用到政务服务,发出全国首张“区块链+AI”营业执照、上线全国首个电子发票区块链平台“税链”,在全国首推100项智能秒批(核)事项,实现与北京、天津经开区268个政务事项“跨省通办”,与省内中山、江门、深圳南山、珠海横琴等地首批43个政务事项线上通办。
二、全面提升科创能级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州开发区企业时“中小企业能办大事”论断和“聚焦主业、加强自主创新、练好内功”要求,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引力场和加速器。一是促进中小企业集聚发展。实施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冠军企业”培育工程,设立规模超100亿元的专精特新产业投资基金。集聚超过4万家中小企业,贡献了全区80%以上的授权发明专利、技术创新成果和新产品。争创并获批全国首个“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二是激励企业自主创新。出台“高新技术产业10条”,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全区R&D投入强度5.7%,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广州全市70%以上。三是建设优质孵化体系。建成面积600万平方米的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科技孵化器集群,形成了“创客空间(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大孵化器发展模式,累计建成111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企业数量超6000家。区内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连续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四是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运用。深耕国家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综合改革试点,集聚中国(广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广州知识产权法院、国家专利局审协广东中心等17家知识产权保护机构,广东中策知识产权研究院、北京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发展研究院等300多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通过“投资基金—质押融资—证券化—上市辅导—海外保险”全链条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帮助近400家企业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超100亿元。
三、大力集聚优质资源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土地、人才、资金等高效有序配置,引导各类要素向先进生产力集聚。一是创新土地管理方式。推行工业用地弹性出让,试行“带规划方案”出让用地,探索实行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供应,实现弹性年期出让项目28宗,降低企业成本3.04亿元。开展摩天工坊试点,推动“园区上楼”,已批建摩天工坊项目3个,涉及用地面积10.69万平方米。二是全面优化人才服务。推出“人才10条”等政策措施,对高层次人才给予最高500万元购房补贴,对院士在本区设立全国唯一工作站给予最高1亿元资助。首创“上管老、下管小”全链条人才服务品牌,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1100多人。建成广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实时精准对接企业人才需求。三是持续降低融资成本。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池和贷款贴息资金,免费为融资企业提供知识产权评估、担保或保险服务。发行全国首支纯专利、首支纯商标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推出金融服务超市,累计促成融资超240亿元。实施企业上市苗圃培育工程,2019年以来新上市企业达19家。
四、切实深化开放合作
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进开放型平台和项目建设,打造高水平开放型经济区域。一是高速推进中新广州知识城“一号工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知识城“要在政策支持和创新驱动上下功夫”的指示精神,以知识城总规获国务院批复为契机,支持航空轮胎大科学装置、粤芯芯片、百济神州、小鹏汽车、纳米谷等重大项目落地投产,带动引领作用蓄势待发。推进中新知识塔、中新联合研究院、知识城南洋华侨中学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强与新加坡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智慧城市等领域合作,打造新加坡进入中国投资的首选地。二是全力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成“澳门青年人创新部落”等创新载体,入驻港澳创新企业100多家。穗港澳跨境直升机机场投入使用,穗港澳出入境大楼等项目加快建设。规划建设穗港智造合作区、穗港科技产业园、穗澳创新园,全面对接港澳资源。推进与港澳知识产权互认互通,成立全国首个粤港澳大湾区劳动争议创新研究院,实行仲裁案件“先调后立”程序机制。三是主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积极推进中以、中沙等国际合作平台建设。建设中以生物产业孵化基地,入驻以色列高端技术项目16家;成立规模为6.06亿元的广州中以生物产业投资基金,累计完成12个项目3.3亿元的投资。依托中沙产能合作平台,推动区内本土跨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和全球产业链分工,落地项目2个、拟落地项目10个、在谈项目40余个。四是全面推进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商事登记“跨境通”服务从港澳扩展到新加坡、以色列和欧洲,实现外资企业一站式投资落户。落地全国首单知识产权海外侵权责任险,累计为15家企业提供4475万元出海风险保障,加速企业“走出去”步伐。实施口岸海运智能大通关改革,首创海运口岸24小时智能通关,跨境货物实现全天候通关。(作者:广州开发区行政审批局)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