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三年投入近四十亿元建设六大创新体系 烟台开发区创新开放引领 再造发展新引擎

   2022-05-11 闪电新闻
39
核心提示:作为一家成立于1984年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烟台开发区经过37年的发展,各类建设用地开发已趋于饱和,可谓“

作为一家成立于1984年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烟台开发区经过37年的发展,各类建设用地开发已趋于饱和,可谓“寸土寸金”。环磁山、八角湾、环东岛,这些被工业企业“盯”了很久的“规划留白”土地,为何都给了各类实验室、研究院和高校?这背后是基于怎样的考量?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2019年以来,开发区聚焦‘烟台科技创新中心’定位,系统谋划了‘两区两廊’,建设‘六大创新体系’,探索开放式创新生态建设,推动全区发展由‘开放引领’向‘创新开放引领’迈进。”开发区经发科创局副局长赵玲介绍。三年来,开发区持续“挤”出黄金地段,规划建设各类创新体系,累计科技投入39.8亿元。

“以前,我们的提花机选针模组使用寿命只有2到3年,而瑞士生产的却可以达到5年。”烟台宋和宋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监邓志波说,这些年一直想攻克选针模组的耐用性问题。

令人欣喜的是,伴随中科院兰化所的进驻,负责运营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这一问题迎刃而解。今年3月底,经过一年多的攻关,实验室常务副主任乔竹辉团队攻克了电磁铁芯与组件动铁耐磨与润滑技术,提高了选针模组使用寿命。

360截图20220511112124906.jpg

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效果图

山东省实验室落户以来,团队专家已达107人,启动先进结构材料与大型成形制造等课题29项,眼下正在建设先进化工工艺计算模拟等三大公共研发平台、极端环境特种功能材料等五大研究中心。

创新平台为全区企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推动了一大批新项目的落地实施。与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实验室一楼之隔,就是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烟台)。研究院聚焦烟台市重点产业链和新兴产业,搭建创新成果高效转化的平台,自去年10月24日揭牌以来,研究院已建立特种分离膜应用与工程研究中心、创新工业设计公共服务平台、芳香植物研究中心等三大平台,实施产业项目7个。作为系统谋划的“两区”,即八角湾中央创新区和八角湾海洋经济创新区,现已集聚烟台先进材料与绿色制造山东省实验室、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胶东半岛创新中心、华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一流平台载体。“两廊”,即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和环东岛国际科教走廊。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现已落户万华、张裕、现代汽车等3大总部基地,6个科技孵化器,54家高新技术企业,81个市级以上科技研发平台。环东岛国际科教走廊,现已落户烟台哈工程研究院、烟台大学科教园区、山东建筑大学产学研基地等一批科教基地。“六大创新体系”,包括大实验室平台、关键共性技术和转化平台、企业创新平台、科技孵化平台、国际科创平台和科技服务平台六大类,涵盖了从源头创新到成果转化的全过程。

“经过三年的布局,开发区已经初步搭建起了较完备的创新平台体系。”赵玲说,三年来,市级以上研发平台新增169个、达到339个,高端研发机构平台从无到有、达到45个。

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创新平台,为开发区带来了可喜的变化:人才的集聚,近三年,全区国家级和省级人才引进多达100多人;源头创新的突破,建区以来,全区共有4项重大基础研究入选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仅2019年以来就有3项入选;平台成果的加速落地,三年时间,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622家、达到820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280家、达到392家……

锚定创新不放松,开发区将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到2025年,基本建成领域布局合理、功能层次明晰、创新链条全面,具有时代特征、烟台特色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努力实现“四个倍增”:科技型中小企业年均增加100家、总数达到约1200家;高新技术企业年均增加60家、总数达到约600家;科技孵化器数量和面积年均增长60%以上,分别达到30个和50万平方米以上;市级以上研发平台年均增加40个、累计突破400个。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