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寻能源之新 看“风光”无限

   2022-05-12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
44
核心提示:从石油到风、光、地热等可再生能源,从开发、应用到围绕能源做深度文章,如今的东营,应国家战略之需,捕捉

从石油到风、光、地热等可再生能源,从开发、应用到围绕能源做深度文章,如今的东营,应国家战略之需,捕捉新能源革新机遇,在8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主动担当保障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和能源布局的主体责任,牢牢端住“能源的饭碗”。

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风电、光电产业,预估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助力我市打造全省重要的新能源装备产业基地,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将推动新能源产业向规模化提升作为“产业立区”的重要内容。

01以资源带行业 奏响“大风歌”

业内有种说法认为,风电是“投资地球的最佳标的”。我市风能资源丰富,其中,近海区域10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达7.6米/秒。由于海上风电具有不占陆地土地、发电规模大、效率高、不产生化石能源消耗、逐渐走向平价上网等特点,其规模效益和环境效益都十分显著。

以资源带行业,风能大省正向风电大省迈进。

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省政府对全省海上风电建设确定了“统一规划布局、统一要素配置、统一项目核准”的原则。2022年2月9日,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联合印发了《山东海上风电发展规划(2021—2030年)》,全省规划了渤中950万千瓦(我市海域及外延国管海域共850万千瓦)、半岛北850万千瓦、半岛南1700万千瓦等3大基地,总装机容量3500万千瓦。据测算,渤中海上风电风场总投资约1100亿元,项目建成达产后,每年可发绿电313亿千瓦时,年可节约标准煤约986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386万吨。

根据山东省《2022年全省能源工作指导意见》,2022年全省海上风电基地将开工规模500万千瓦以上、并网200万千瓦左右。渤中风场是省属国有企业山东能源集团自主开发的风场,也是自然条件和开发成本最低的风场。山能集团今年将全力推进渤中海上风电基地场址项目建设,确保并网100万千瓦、力争并网140万千瓦。

02以行业带产业 业内龙头纷纷抢滩开发区

4月16日上午,山东海上风电、海上光伏暨东营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集中开工活动举行;4月27日,记者在东营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里看到,进园道路上,各种工程车往来穿梭;工地上,强夯施工一次次落下的重锤响彻云霄,各大项目建设进入快车道。

东营天能重工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段春江告诉记者:“我们公司在产业园主要是打造年产30万吨海上风电装备塔筒制造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8.5亿元,建设海上风电塔筒及基础研发中心、生产车间、堆场及配套设施。公司从上至下都非常重视在东营地区的布局,也看好这里的产业前景,项目马上进入打桩阶段,争取明年四五月份正式投产。”

“目前落地的企业质量是开发区近年来招商引资中前所未有的。”东营市东汇产业发展集团董事长朱金华介绍,“渤中风场开发迎来了最好的时期,我们抓住了机遇。根据省里的要求,风场开发主体必须保证风电装备的本地化率,乘着全省风场开发的东风,开发区一路顺应‘双碳’背景下的产业布局,提前跟进、抢抓机遇,不仅成功招引了中国海装、上海电气、中复连众等一批央企、中国500强企业,也招引了一大批上市企业;原本计划总投资110亿元的项目总估算,目前由于良好的集聚效应,规划总投资已超265亿元,目前实际在谈项目计划总投资额已超过450亿元。”

业内龙头缘何青睐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

除了机遇,还有这里得天独厚的条件。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利临港产业园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磊分析说:“码头是个关键因素。风电设备都是大型设备,离不开码头运输。广利港已建成5000吨级通用泊位6个,预留了充足的海上风电专用泊位,在较短时间内办理完成了海上风电专用码头的所需手续。同时,我们还储备了逾万亩连片土地作为腹地。同时,东营海上风电装备产业园距离主城区、机场、铁路、高速等均在半小时车程以内,生产生活配套非常便利,这在国内各风电装备基地中也是不多见的。”

03以产业带链条 高端风电装备产业集群呼之欲出

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薄庆良介绍:“今后我市推动风电装备产业加快发展总的想法是,抓住国家大力发展风电产业的重大机遇,以渤中海上风电开发为切入点,走‘以行业带产业’的路子,强化与国内外风电装备巨头及上游配套企业的合资合作,全力打造集风电装备研发制造、检测认证、智慧管控和出运于一体、‘档次高、品种全、链条长、辐射广’的高端风电装备产业集群,将其培育成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按照规划,产业园内靠近海边的海上风电主机及大部件生产基地主要布局主机、塔筒、海工装备、海缆等大型装备制造项目;离海边7公里的核心零部件及关键材料生产基地,主要布局主机核心零部件、关键材料等海上风电装备研发制造全产业链条。

一级带一级,实际上,开发区内关联企业正在成为这条产业链上的一份子。开发区内中车兆源公司电磁线产品占到全国风力发电60%的市场份额;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中国复合材料协会会长单位新大集团的碳纤维大梁板、玻璃纤维材料产品广泛用于叶片制造;美国米德PET芯材项目产品替代风电叶片的轻木夹层已得到广泛应用,市场供不应求;全球无弯曲纤维布领导者德国萨泰克斯东营项目生产的玻璃纤维布产品也是风电叶片制造的优质上游供应企业。昆宇电源、阿斯通开关、易锐增环氧树脂、龙玺海工装备、高原机械等一批关联企业也可为海上风电项目建设提供支撑。年内,开发区将力争建成较为完善的海上风电装备产业集群,到“十四五”末实现产值500亿元,2030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

赵磊透露:“从大部件、关键零部件到关键核心材料,风电产业最终又链接到开发区新材料产业上去。与此同时,开发区也在布局围绕风电产业的创新、研发、培训、认证与大数据中心。”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陈锐认为:“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建设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大力发展高端风电装备产业,对我市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

04打造特色布局全球 以技术优势向天再借太阳能

光伏,就是把太阳辐射转化成电能的一种技术。有机构预测,光伏装机的需求,未来十年将迎来十倍的增长。

市发改委能源与基础设施科工作人员介绍,从太阳能资源来看,我市太阳能年均总辐射量为5253兆焦/平方米,属太阳能资源丰富地区,年均利用小时数可达1400小时。目前,我市初步形成了以太阳能电池与组件生产、太阳能薄膜电池研究与生产、光伏发电系统与应用、相关专业配套设备(材料)制造等在内的产业链。

经划片、串焊、叠焊、层压、装框、清洗、测试等环节,一片片太阳能电池板便下线并按照尺寸分包。4月25日下午,今年年初正式投产的大海光伏开发区颖科光电基地里,在先进设备的辅助下,生产一刻不停。

“大海光伏作为央企控股的光伏品牌,成立于2011年,目前下设济南莱芜、东营广饶、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广饶经济开发区四个生产基地,产能5GW,现有员工近千人,在省内拥有规模最大的光伏生产线,我们的主要优势在于研发与光伏电站模式。”大海光伏销售负责人毕艳霞表示,光伏组件技术核心在电池片转化率,为了能让更多的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公司研发的组件也逐渐向大而薄的特点转变,产品功率质保可达25年。另一方面,大海光伏积极在广大农村推广户用分布式光伏发电造福百姓,也紧紧抓住工商业光伏的机遇,助力企业减碳排放。

“应该说,无论是从技术端还是产品质量来说,中国光伏赢得全球客户的认可,已经成功出海。”4月26日上午,山东润马光能科技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孟凡滨在谈及光伏产业的发展时指出,公司营销中心设在江苏昆山,生产基地在东营,兼具北方企业加工制造的传统底蕴和南方企业的灵活度,市场敏感度强。国际对光伏产品准入条件苛刻,公司凭借实力以及前瞻性地面对未来市场,成功取得欧洲TUV、印度BIS、国内金太阳CQC认证,去年至今,润马出口产值达到1.2亿美元,今年的产能将实现翻番。

孟凡滨认为,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光伏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稳定成熟期,发电成本与火力发电相当,在全球环保低碳经济的背景下将迎来快速发展。

05新能源时空进行时 “追光者”纷至沓来

良好的产业前景,优越的营商环境,开发区正引来更多“追光者”。

4月21日,水发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与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5GW异质结光伏电池片及配套项目线上签约仪式,标志着全省首个异质结电池片生产基地落户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

异质结电池(英文缩写名HJT)是一种高效晶硅太阳能电池结构,相对于传统电池,异质结电池颠覆了第二代及二代半电池产品,具有转换效率高、制造工艺简单、薄硅片应用、温度系数低、无光致衰减和电位衰减、可双面发电等优势,预计将领航未来市场5到10年时间。

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端装备产业园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将极大改善目前山东省光伏装机量国内第一、但山东域内光伏产业制造链缺失的现状,将填补省内光伏产业链的空白,项目建成后将为我市建设‘三基地、一示范区’大型光伏发电基地提供有力支持,对保障光伏供应链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为有效平抑光伏发电、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出力的波动,缓解电网调峰压力,提高供电质量和电网运行的安全性,我市规划走“可再生能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的路子,鼓励建设储能项目。

4月25日下午,在东营昆宇电源科技有限公司的厂区内,四个集装箱储能系统等待发货到东非。“每个集装箱含200多个电池模组,共计3000块电池,这些电池均为磷酸铁锂电池,可达到6000—8000次的使用寿命。该储能系统集储能、电池管理、消防、温控、视频及门禁等多项技术于一体,具备防腐、防水、防爆等优良性能。”公司总经理助理岳鹏介绍,由于风电、光伏发电是“看天吃饭”,不稳定、不连续,而储能系统就像一个巨型充电宝,可以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可妥善解决前几年出现的“弃风弃光”现象。目前国内20多个省份已发文明确,新增集中式新能源发电项目按照不低于10%装机容量标准配套储能设施,连续储能时长不低于2至3小时,电力储能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我们欣然看到开发区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公司落户开发区也相当于补齐了新能源储能这一环节。”岳鹏表示,目前公司PACK二车间正在装修,很快也会投入生产,预计今年公司的产值能达到约12亿元,产量将近2GWH。

把一座城市放入可再生能源支撑的空间,把一项产业引入发展壮大的时间,这里,新能源产业正欣欣向荣、“风光”无限!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