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耕读合一 多元融合——山东农大致力培养新型农科人才

   2022-05-18 光明日报
33
核心提示:近日,山东农业大学大四学生不断收到研究生录取信息,农学院、植保学院等传统农科学院更是几十个宿舍集体“

近日,山东农业大学大四学生不断收到研究生录取信息,农学院、植保学院等传统农科学院更是几十个宿舍集体“上岸”。10号公寓223室4名农学院学生:朱芮娴被保送至北京大学,许佳诣保送中国农业大学,李雪婷保送山东农业大学,张严方考取安徽农业大学。15号公寓902室的植保学院6名女生:3人分别被保送中国农大、山东大学和山东农大,3人分别考取西南大学和新疆农大。

同时,就业的学生,也已经通过“就业直通车”确定了自己的工作去向,其中不乏国家电网、大北农集团、登海种业等大企业。

根据学生的个人潜质和发展需求,围绕“学术创新”和“创业就业”两个方向,通过“课创融合”“科教融合”“专创融合”“产教融合”,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让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一直是山东农业大学这所百年老校的治学理念和办学追求。

  按需分类培养 搭建特色平台

经过多年探索,山东农大形成了独特的育人模式和培养特色。山东农大目前拥有14个国家一流专业,10门国家一流课程,这些国家一流专业和课程,几乎都集中在大农学专业。今年3月,农科专业人才“两方向、四层次、四融合”实践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山东农大坚持“学生中心、志趣发展、耕读合一”的理念,根据学生个人潜质和发展需求,围绕“学术创新”和“创业就业”两个方向,构建了“基础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拓展实践”四个层次、逐层递进的实践课程体系,设置差异化实践教学内容。学术创新型人才培养侧重科研实训,实行“两室三练”,即依托本科教学实验室和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开展校级、省级和国家级大学生研究项目为主的科学创新能力训练,以毕业论文和创新项目研究为主的科学创新实践训练,以高层次学术人才选拔为目标的创新人才工程训练,实现了课创融合和科教融合。创业就业型人才培养侧重创业实训,实行“两地三赛”,即依托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开展实验技能竞赛、专业技能竞赛、创业设计竞赛,实现了专创融合和产教融合。成果以“两室两地”为平台,以“三练三赛”为抓手,通过“四融合”实现学术创新和创业就业型人才培养。

本科生导师制在全校普遍实行,学校为大二学生选配科研指导老师,参加国家、省、学校和学院等不同层面的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鼓励有科研创新兴趣的学生参与科研工作。植保学院近八成学生参加过SRT团队。学院要求所有SRT项目必须围绕专业进行,几乎所有学生都参加过昆虫创意作品设计大赛、菌物文化创意大赛等专业竞赛。第一届全国大学植物保护专业能力大赛团体特等奖成员何梦君说,SRT项目和各种专业竞赛的历练,让自己和同学们的专业能力得到了长足进步。

农学院、植保学院等大农科专业普遍实施“四课两室三训练”教学模式,打造“基础实践课、专业实践课、综合实践课、科研实训课”四课融通的创新实践课程体系,营造“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信息化实践教学环境。对以就业创业为目标的学生,学校出资建立大学生创客中心,让学生的“金点子”直接应用于实习实践,转化成创业产品。农科类专业近五年获批233项国家级和省级创新项目,组建创新创业团队392支。

  在实验室和田间学做科研

多年来,山东农大一直引导优秀本科生尽早进入实验室,在参与中培养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研究创新能力,向社会输送了一批批敢创新、能创新、会创新的学生。

老师们在带领本科生做科研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大学期间的科研参与经历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学术科研产生兴趣,提高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引导学生走上学术发展道路。学校每年200余人入选“齐鲁学堂”和学校“创新人才工程”。学生深造率连续超50%,最高为72.6%。

在农学院院长孔令让的课题组里,一直有本科生参与课题研究。在课题组固定的组会上,他指导本科生阅读学术文章,引导一些“科研种子”走向学术之路。在小麦授粉、去雄等一系列实验中,他手把手指导本科生。刚刚从本科生转为研究生身份的魏新意说,本科几年的实验室锻炼,让自己养成了做科研求创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自觉。

以科技创新项目为主的第二课堂,为学生培养科研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提供了难得的机会。涉农专业的学生在科研田、攻关田里亲手种植各类作物并观察记录,把课堂相关知识运用到整个实践过程,把课内教学基地和毕业实习基地变成实践动手的开阔舞台。

  在实践中了解创业就业

去年10月,山东农大资环学院“金种罩”创业团队刚刚摘得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在青年教师刘之广带领下,学生团队研制出了可以用大型机械播种的丸粒化种衣剂,在东营盐碱地中使用,较传统包衣种子,每亩可增产41%,经济效益显著。

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对接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实践教学,是山东农大鲜明的办学特色之一。“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建立适应经济建设需要的教学体制”这一研究成果,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不同层次的实践环节有机衔接,学生学到了真本事,用人单位欢迎,自己创业的更是成绩不俗。

园艺学院2014级果树学专业的邓应龙,大学二年级一开始就组建了“一世花开”创业团队,研究“南花北引”,将家乡云南的月季鲜切花品种带到山东。在教师邢树堂指导下,他主持了国家级大学生创业训练项目——优质月季鲜切花生产销售与精准扶贫,研发的月季鲜切花品质达到国际标准。他将月季鲜切花技术进行种植推广,带动临沂、日照等地十多个贫困村一千余人脱贫,农民人均年收入从1000元提高到25000元。

植物保护学院的研究生聂阳,在学校时跟着姜淑霞教授研究蘑菇,毕业后在山东德州夏津县注册成立了三生万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带领当地贫困户利用闲置林地种植赤松茸。他们将项目推广到全国26个省份65市,推广种植8000多亩,总产值达2亿元,累计带动3000余户实现了脱贫。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让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才之路,是山东农大学生培养的不懈追求。

  (光明日报记者 赵秋丽 冯 帆 本报通讯员 翟荣惠)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