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互联网+、大数据、5G等信息技术,合肥高新区用硬核科技阻击疫情。众多科技型企业在辅助疫情研判、创新诊疗模式、提升服务效率等方面发挥支撑作用,不但在多领域拓展了技术应用场景,更在防疫抗疫中实现了科技型企业的价值。
近日,科技日报记者在合肥高新区采访时了解到众多科技型企业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挺身而出,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不断贡献出自己的硬核力量。
生物科技打造抗疫利器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一直致力于抗病毒药物研发的安徽贝克制药研究团队紧盯科技前沿。从2020年开始,该团队就把首仿研发口服新冠治疗药物莫那匹拉韦作为发力方向。
“莫那匹拉韦是一个广谱抗病毒药物,可以通过干扰病毒在人体内的繁殖途径,破坏病毒结构,有效杀灭新冠病毒,包括奥密克戎病毒。”贝克制药技术总监柏俊告诉记者,他们团队对该药物的分子式、成药活性物的晶型等进行了大量研究,突破了小分子合成技术、基因毒性控制等难题。
2021年5月,贝克制药完成了中试生产研究和三批验证批次的生产研究,并生产出了各项指标都合格的原料药。随后,该公司进行了制剂的处方研究和小试的工艺研究,目前,已经完成了莫那匹拉韦胶囊剂型的开发。
“6月,我们将在安徽省内三甲医院开展该药物的临床试验,预计9月向国家相关部门提交注册申请。该药物有望在年内供应国内市场。”柏俊说。
到目前为止,安徽智飞龙科马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智飞龙科马)研发生产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已为全球超1亿人提供了保护。针对新冠病毒的不断变异,智飞龙科马的研发团队正在研发的第二代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已实现关键技术突破。
“二代疫苗的开发主要是针对目前流行的德尔塔和奥密克戎两个变异株进行分子设计。目前,我们已完成了细胞库的构建,生产工艺是成熟的,预计在7月申报临床试验。”智飞龙科马研发总监吴常伟告诉记者。
在合肥高新区,一大批生物医药企业被动员起来,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奋力拼搏;直接投入使用的抗疫产品和服务,涵盖新冠疫苗、核酸检测、抗原检测、病毒消杀等,用硬核科技不断推出防治新冠的利器。而合肥高新区“雪中送炭”“雨中打伞”的贴心服务,恰是这些抗疫利器能够顺利获批不可或缺的有力保障。
科技筑牢常态化防控屏障
“别看‘防疫电子哨兵’个头小,功能却不少,它可同步进行测温、健康码核验、行程码核验、身份验证、核酸信息核验等操作。这套智慧通行系统能自动判断码色,使得通行效率大大提高。”安徽清新互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尼秀明告诉记者,相对于人工核验,他们研发的“防疫电子哨兵”能自动纠察虚假二维码,并识别健康码是否为截图或过期;自动识别被核查人安康码与身份信息不匹配,或者行程码与安康码不匹配等,可为后期流调提供精准的大数据支持。
目前,第一批10多套“防疫电子哨兵”已部署在合肥南站,第二批近百套设备正在合肥各高速道口、机场、农贸市场等场所安装、部署。
在合肥高新区,众多从事智能产品研发的企业针对特定场景不断研发防疫产品,涵盖社区管理、常态化疫情防控等方面。
“小天使,我发烧了。”“你有咳嗽症状吗?”“有一点。”“正在服用什么药物?”在安徽阿拉丁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公司产品经理彭治安正在与一个通体白色、戴着头盔的机器人进行模拟场景对话,这台名叫“小天使”的机器人其实是健康咨询自主导诊接待机器人,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常被应用于医院接诊处,可以避免人员交叉接触。
“‘小天使’装载阿拉丁AI全科医生引擎,具备包含新冠肺炎、流感、艾滋病等多种传染性疾病在内的10000种以上疾病的问诊能力、5000多种疾病诊断方案和1000万种生活健康咨询能力。”彭治安说。
天气越来越热,“大白”们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进行核酸采样非常辛苦。合肥杜威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移动式核酸采样小屋”,既能保障“大白”们的安全,又减轻了群众的压力。“这个小屋利用微正压控制系统,让密闭的小屋内部始终能形成一个相对于外部环境而言的正压环境,可以有效防止屋外被污染的空气向屋内流动。小屋里还配备了一台空调和新风系统,既让屋内空气保持新鲜、舒适,又能有效过滤外界污染的空气,保证采样人员安全。”该公司董事长陈剑云说。
“技防+人防”的双重防控智能门磁让“隔离不隔心”,大大提升了基层疫情防控的工作效率;太赫兹安检测温一体机让安检速度提升10倍;“智医助理”家庭医生随访系统不用半天就能完成5000个随访电话……
运用互联网+、大数据、5G等信息技术,合肥高新区用硬核科技阻击疫情。众多科技型企业在辅助疫情研判、创新诊疗模式、提升服务效率等方面发挥支撑作用,不但在多领域拓展了技术应用场景,更在防疫抗疫中实现了科技型企业的价值。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