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省农科院科技特派员梁森苗一技之长助一产业 文成杨梅出口海内外

   2022-05-18 文成县科技局
46
核心提示:人才名片:梁森苗,中国园艺学会杨梅分会理事,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长期深入生产第一线从事杨梅等果树

人才名片:梁森苗,中国园艺学会杨梅分会理事,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长期深入生产第一线从事杨梅等果树育种、栽培及科技推广工作。先后主持参与部省级课题50项,主编著作10部,拥有发明专利19件,制定国家行业标准、浙江省地方标准8个,发表论文150篇,育成杨梅品种8个,荣获国家农牧渔业丰收奖、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和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是浙江省首届、二届优秀科技特派员。2019年10月下派文成县担任杨梅团队科技特派员首席专家,先后被聘为文成县“两专”服务团专家、文成县杨梅产业发展首席顾问和浙江省“百名专家联百家产业农合联”特聘专家,联系文成县杨梅产业农合联。

两年多时间,引进“早佳”等杨梅良种16个,推广应用提质增效养分综合管理等技术10项,建成文成杨梅核心示范基地4个,面积1158亩。文成杨梅被认定为“绿色”杨梅,出口意大利等国家。2021年,全县杨梅种植栽培面积6万多亩,年产值2.55亿元,受益杨梅果农3.1万人。

一、引进杨梅新品种,拉长杨梅采摘期

2019年10月下派文成县后,深入文成县杨梅基地调研,发现文成杨梅为黑炭梅、东魁杨梅等品种居多,品种相对老化,采摘期不够长,杨梅供应期短。为此,2020年4月,从兰溪等地引进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自主育成的“早佳”等早熟杨梅良种12个。2021年3月,又从仙居等地引进“早炭”等早熟杨梅新品种4个。“早佳”等杨梅新品种,开采时间比其他品种早了至少半个月以上,避雨大棚“早佳”杨梅单果重,果形圆正,5月份采摘完毕,有效避开了“梅雨”期。经过两年多时间的中试,今年5月底,“早佳”可采摘品尝,有效地更新杨梅品种,调整了文成杨梅品种结构,拉长了杨梅上市供应期。

二、“三疏一改”新技术,促进杨梅提品质

立足派出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的科研优势以及文成县经济特产工作站的推广优势,积极实施科技特派员团队项目,开展杨梅新品种中试、设施避雨大棚促早、应对极端气候预防、提质增效养分综合管理、杨梅凋萎病综合防控技术等示范应用。选择3个杨梅示范基地为试验基地,以“东魁”杨梅为研究对象,实施“三疏一改”技术,增强杨梅树势,增大果重,提升品质。2021年在大峃镇江山村对2000株杨梅应用了“全覆盖罗帐+彩色雨伞布”遮阳、避雨、防虫新型栽培模式,一时间成了“网红基地”,获得初步成效。

三、现场教学新模式,提高梅农栽培技术

2020年以来,牵头组织开展线上线下杨梅种植与管理技术培训10场次、1万多人次,发放《出口杨梅生产基地建设规范模式图》等资料600余册。同时,培训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带着学员走进杨梅基地,开展杨梅苗木种植、花果期修剪等现场教学。在2020年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文成分会场做“杨梅绿色高效栽培技术”专题报告。疫情期间,撰写《杨梅树寒潮后扶伤措施》等技术资料,录制《杨梅春季生产管理》等视频,通过微信群、微信朋友圈、公众号等方式推广,开展远程技术指导72场次。2021年4月,牵头成立了文成杨梅科技服务队,不定期开展杨梅锯剪、实地指导、远程诊断等技术服务。

四、制定杨梅新标准,助力杨梅安全生产

为培育文成绿色杨梅品牌,全面推进文成县杨梅全程质量管控技术标准体系建设,起草发布《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团体标准--杨梅主要病虫防治用药规范》,与浙江省农科院孙彩霞、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蒋巧俊等科技特派员联合制定发布《出口杨梅生产基地建设规范》、《出口杨梅病虫害综合防治规范》和《出口杨梅包装贮运技术规范》等出口杨梅系列团体标准3个。文成县成为全省首个制订出口杨梅系列标准的县域,全县现有出口杨梅示范基地共有12家,面积3490亩。

五、互学互补新模式,促梅农交流互进

牵头组织文成杨梅协会赴兰溪市、福建龙海等地考察,学习杨梅衰老大树矮化修剪、设施大棚促成栽培、疏花疏枝疏果等杨梅管理技术。同时,做好临海、慈溪、青田等地杨梅产业协会来文交流考察,推广文成的“三疏一改”等杨梅管理技术。通过互相考察学习,增进了友谊,增长杨梅管理经验,促进全县杨梅产业可持续发展。

下步,将以实施团队科技特派员项目为抓手,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以一技之长,促进杨梅种植管理技术提升,促进杨梅品质提升,让文成的“绿色”杨梅响彻海内外,以杨梅产业带动当地乡村振兴,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坚实的基础。

(来源:文成县科技局)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