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双区”建设、“双城”联动和两个合作区建设机遇,广州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注定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版图上的一颗耀眼“明珠”。
日前,广州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印发《关于支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和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的行动方案》,全力支持两个合作区建设,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枢纽,携手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穗港澳协同合作。
这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全力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一个缩影。自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启动之日起,该区就一直坚持“中央要求、湾区所向、港澳所需、黄埔所能”,举全区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州开发区总经济师顾晓斌表示,三年来,我们主动谋划推进“湾区+”战略,一大批重点文件获批,四大平台高规格建设,一大批重大项目获准,科创水平高质量提升,大湾区建设各项工作高质量完成。
实施“湾区+活力”工程
大湾区活力之区初具规模
“湾区+”战略,加号之后是活力。
三年来,围绕将大湾区建设为“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实施“湾区+活力”工程,大湾区活力之区初具规模。从空中俯瞰这片活力之城,全区484平方公里实现了省级以上平台全覆盖——
望向北部,中新广州知识城上升为中国——新加坡国家级的双边合作项目。这里,是全国唯一经国务院批准的知识产权综合改革“试验田”,集聚了广东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审协广东中心、广州知识产权仲裁院等100多家知识产权专业机构。粤芯半导体是目前粤港澳大湾区首家且唯一进入量产的12英寸芯片制造公司;5G滤波器项目突破重要“卡脖子”技术,实现全流程自主运营;小鹏汽车、烯湾科技等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陆续建成投产。
着眼中部,广州科学城正全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创新发展承载区。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州科学城时曾强调“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目前,这里正打造全国首个“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创新示范区,并设立百亿级湾区专精特新产业投资基金和碳中和专精特新(黄埔)产业基金,助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郑永年认为,中国最大体量的创新来自于中小企业。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加持下,落户的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正快速发展。郑永年指出,在当前国际环境变化的背景下,黄埔区、广州开发区的目标应该是扶持一批对全球产业格局具有重要影响的技术型中小企业,不断提升这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进而让中国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立于不败之地。
珠江之畔,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鱼珠片区)已获批成为省级合作平台,并成为广州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战场。这里成功创建国家通用软硬件(广州)适配测试中心,引进了飞腾(国产CPU)、麒麟软件(国产操作系统)2家龙头企业,产业研发机构达到14个;片区内集聚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企业近100家,主营业务收入超500亿元。
聚焦南部,广州国际生物岛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江心岛村成长为广州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引擎。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创新发展承载区,生物岛集聚了院士团队30余个;阿斯利康等生物医药企业超500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7家、上市公司总部5个,构建华南地区唯一的生物材料进出口绿色通道。
实施“湾区+创新”工程
携手打造“硬核”科技力量
“湾区+”战略,加号之后是创新。
一流湾区必须拥有一流的科创实力。位于广州科技创新轴北端的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是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重要支点,聚集各类科研机构超1000家,拥有全省1/2的高水平创新研究院,聚集两院院士106人,高层次人才1251人。
近年来,围绕将大湾区建设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该区实施“湾区+创新”工程,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将其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国家创新体系战略力量的“科技黄埔军校”。
在黄埔区新龙镇,伫立山间的航空轮胎动力学大装置外部建设已完成,高加速试验台等核心设备正在安装调试中。这个大科学装置建成后将填补国内航空轮胎动力学试验平台空白,解决我国航空轮胎制造“卡脖子”问题。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人类细胞谱系大科学研究设施等项目,进入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十四五”重大项目;慧眼大设施工程获科技部国际大科学计划立项支持;科技部批准设立的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正式启动;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的全球首个纳米生物安全研发中心项目主体完成封顶……随着一批重大平台和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该区基础科学和科技研发能级实现大提升。
下一步,该区将加强中新广州知识城、穗港智造合作区等重大平台与两个合作区联动发展,共同打造广深港、广珠澳科技创新走廊重要节点。携手打造“硬核”科技力量,推进人类细胞谱系、航空轮胎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仪器与两个合作区共享。同时,支持有合作意愿的国家(省)重点工程实验室、高校、企业在三地互设分支机构和开展合作共建活动。
实施“湾区+生活”工程
吸引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就业
“湾区+”战略,加号之后是“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通过实施“湾区+生活”工程,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按下民生事业“快进键”,不断吸引港澳青年来黄埔创新创业就业。
2020年年底入职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发建设办建设处的香港青年彭皓旻,就在日常的工作中触摸着“湾顶明珠”强劲的发展脉搏。“我主要负责知识城范围内的市政道路及公共配套建设的相关工作。”彭皓旻说,能参与并见证粤港澳大湾区高速发展,很有成就感。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彭皓旻坚定又清晰:扎根黄埔,把知识城的规划一点点变为现实。
到黄埔去!像彭皓旻这样的港澳青年,在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并非个例。在澳门青年人创新部落,通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来自粤港澳三地的年轻人,在普通话、粤语与英语中流利切换,讨论项目。为支持港澳青年创业就业,该区出台“港澳青创10条”及细则。目前,澳门青年人创新部落、“湾创之星”(国际)青年创新创业中心等新落地港澳青创基地运营卓有成效,入驻港澳企业100余家。
当然,港澳青年们对于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生活也充满期待。穗莞深城际铁路建设加快,穗港城出入境大楼、穗港澳口岸大楼及码头泊位完成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条”不断刷新。“尽管短期内无法回家,但每个项目的建设和投用都让我和父母的‘心理距离’更近了。”彭皓旻说。
实施“湾区+合作”工程,大力推动规则机制的“软联通”;实施“湾区+开放”工程,黄埔“朋友圈”越来越大……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实施“湾区+”战略,加的是大湾区无限的美好未来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韦波表示,下一步,将统筹推进全区大湾区建设重大平台、重点领域工作,积极谋划和推进战略性、牵引性、标志性项目,滚动储备一批有影响力、有含金量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强与港澳沟通对接,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湾顶明珠”。
“十四五”期间,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提出“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的目标。对此,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执行会长彭澎认为,黄埔区、广州开发区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雄厚的科研基础、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有足够的实力实现这一目标。“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在营商环境的改善提升上有很多探索,并在全国率先成立营商环境改革局,很多经验对大湾区其他区域具有借鉴意义。”他说。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