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常州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始终把重大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连续九年开展重大项目主题年活动,创新建立“招推服”一体化工作机制,集中举办一系列招商签约活动,加速推动优质产业项目集聚成势,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劲动能。
一、科学决策、依法依规抓项目
始终将科学决策、依法依规贯穿于重大项目“招推服”全过程,强化风险评估,注重综合研判,不断提升项目选择科学性、落地可行性和服务高效性,以真实可靠的项目投入赋能高质量发展。一是严把项目招引关。建立健全重大项目招引决策机制,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工业用地提质增效若干规定的通知》,对拟引进项目规划选址、产业准入、土地利用、环境影响、地区承载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研判,确保项目真实、合规、可行。二是严把项目入库关。按照“成熟一个、入库一个”目标导向,每月组织申报入库项目集中审核,现场了解项目建设实际情况,广泛征求工信、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境等部门意见,对于复杂性项目集中组织会商决策,提高重大项目成熟度和先进性。三是严把项目转段关。制定《常州市重大项目库管理办法》,对意向、签约、预备、开工、竣工、评价等6个不同阶段项目,严格设置选址意见、可研报告、项目备案、环评能评、施工许可、竣工备案等转段标准,从严开展手续审查和进度预警,确保项目依法依规、有序推进。
二、高位推动、健全机制促项目
坚持高点谋划、高位统筹,聚焦重大项目各领域各环节,全面打通“信息环”和“要素链”,合力攻坚、奋力突破,建立了一套成熟完善的工作机制,为重大项目提质增效打下了良好基础。一是凝聚“定职责、定任务、定时限”工作合力。市委、市政府成立重大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建重大项目攻坚突破专班,由常务副市长牵头,28个市级部门和7个辖市区共同参与,出台《实施方案》和《任务清单》,逐条定职责、定任务、定时限,凝聚重大项目建设强大合力。二是建立“周巡查、月通报、季督查”推进机制。市重大项目办每周开展项目走访,每月编发《重大项目督查专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深入项目现场开展集中督查,看项目、比进度、解难题,为重大项目顺利推进提供坚实保障。三是完善“全方位、全流程、全周期”管理模式。搭建常州市重大项目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将重大产业、长江大保护等15类项目统一纳入平台管理,设置项目管理、督查推进、预警信息、标签管理、项目地图、统计分析等10余个功能模块,项目管理更加精准高效。
三、扭住关键、创新突破推项目
聚焦关键环节,创新政策举措,合力奋进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2022年,常州市负责推进实施省重大项目29个,1—4月份完成投资92.9亿元;全市重大产业项目达229个,1—4月份完成投资345.7亿元,新增入库项目44个,其中超100亿元或10亿美元项目2个,超10亿元或1亿美元项目7个。一是创新审批改革,提升项目推动力。创新推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连续刷新项目建设“新速度”,特雷克斯项目成为全省首个“两验合一”审批项目,中新智地项目领取全省首张集体土地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小牛电动项目实现“拿地即开工”。二是高效资源利用,提升项目承载力。高度重视存量用地挖潜,全市国有建设用地供应存量比保持在80%以上,在全省率先完成批而未供土地处置任务,为重大项目腾出更多承载空间。三是出台扶持政策,提升项目保障力。制定出台重大项目“政策礼包”,重大项目基础设施配套费实行“先缴后奖”,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给予12%设备补贴,2021年落实补贴资金2.75亿元,项目企业获得感持续提升。
四、发挥优势、多措并举引项目
充分发挥常州制造业基础雄厚、产业配套齐全特色优势,瞄准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抢抓机遇招大引强,精准发力补链强链,形成了“大项目顶天立地、小项目铺天盖地”的生动局面。一是发布产业地图吸引项目、促动投资。全面盘查“常州家底”,梳理整合各类数据超100万条,精心编制并向全球发布常州市产业地图,通过“一键搜索”即可查询符合要求的项目用地、上下游配套和用工信息,推动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实施。二是全面宣传推介招大引强、招新引特。组织举办2021年世界工业与能源互联网暨国际工业装备博览会、中国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等全球、全国性招商活动,组织开展名城名校对接活动,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力。三是支持本土企业投资扩产、做大做强。坚持“选好选优、培优培强”,主动为优质企业预留发展用地,星宇车灯、天合光能等一大批本土企业连续多年实施重大项目,持续追加投资扩产扩能,恒立液压10年间接连投资重大项目11个,吸引柳工、玉柴等7个上下游项目落户,获得李克强总理现场点赞。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