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耳聋治疗技术革新,擦亮“聆听世界的窗口”

   2022-06-01 宁波市科技局
31
核心提示:耳朵里一层薄薄的鼓膜,看似毫不起眼,却事关人与周围世界的聆听与交流。当这层膜出现破裂,人们就会反复出

耳朵里一层薄薄的鼓膜,看似毫不起眼,却事关人与周围世界的聆听与交流。当这层膜出现破裂,人们就会反复出现耳流脓和听力障碍,要么无奈接受,要么住院进行全麻手术修补。

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耳鼻咽喉头颈疾病诊疗中心副主任、医学转化中心主任沈毅所做的,正是让“修补”的过程更有效、更微创、更廉价。“耳朵是人体听觉器官,是人类聆听世界的窗口。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保障它的健康。”

近日公布的宁波市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名单,就出现了沈毅的名字。他牵头完成的“组织工程技术治疗传导性耳聋的基础与应用研究”荣获一等奖。一个奖项的背后,是人类与听觉障碍疾病漫长的斗争,是无数科研人员前赴后继的不懈努力,是沈毅及其研究伙伴持续十余年的深耕和探索。2009年,沈毅赴澳大利亚耳科研究所学习深造,并于西澳大学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沈毅接触到了世界前沿的耳科疾病研究理念和诊疗技术,作为该实验室第一位华裔科研人员,他一步步推进研究走向深入、并逐步实现临床转化。他瞄准的方向,是“组织工程技术治疗传导性耳聋”。

所谓“传导性耳聋”,主要就是大众熟悉的“中耳炎”和“鼓膜穿孔”。如今,全球15亿听力障碍患者中,中耳炎患者为3.3亿。去年《中国听力健康报告》显示,我国听障发病率超过16%,其中中耳炎和鼓膜穿孔的发病率最高。

“慢性鼓膜穿孔通常需要全麻手术治疗,具有创伤较大、技巧复杂、费用较高等缺点,我们希望寻找更好的治疗方法改变现状。”沈毅表示,全新的“鼓膜组织工程治疗技术”,是采用丝蛋白和胶原蛋白制备的人工鼓膜,通过其负载的生物活性分子,实现鼓膜再生与听觉康复。新旧两种治疗方法有何差异?他进行了详细对比——传统的治疗方法,通常在手术室进行,患者需全身麻醉,手术时间较长,费用可达万元,且需要住院多天。如鼓膜未愈合,往往需要再次手术,费时费力费钱。

“鼓膜组织工程治疗技术”可以在门诊治疗室进行,仅需局部麻醉,操作时间十余分钟,治疗费用低至600元。“通过该方法再生的鼓膜,其形态与听功能会更接近正常鼓膜。”沈毅说。这并非沈毅的“一家之言”,背后有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认可,以及大量的临床案例。

据了解,围绕该研究项目,沈毅及其研究伙伴已在国际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9篇,获国际和国内奖项4个、授权专利9项,主编出版了《慢性中耳炎》专著。与此同时,该治疗技术从2018年推广至今,已应用于宁波地区多家医院100余例患者,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一份份病例资料、一面面感谢锦旗,都是对研究成果的最好表彰。然而,沈毅的目标不止于此。对这位一年主刀手术超过600台、接待7000多名门诊病人的医生而言,科研的目的就是寻找解决临床问题的创新方法。一方面,沈毅着手研发鼓膜“魔术贴”项目,让人工鼓膜具备更好的治疗效果,力争实现传导性耳聋的精准微创治疗,助力宁波攀登“医学高峰”。另一方面,沈毅将着手向乡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该技术,让更多一线医务人员掌握这一简便、高效的治疗方法,以最小代价切实解除每一位患者的病痛。

如今,沈毅开展的研发项目已多次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和浙江省自然基金资助,收获省卫生创新人才、省科技追梦人、市领军拔尖人才、市优秀留学人才等荣誉。但这绝非终点——正如沈毅自己所言,科技的本质是创新,为理想而奋斗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事。

(来源:宁波市科技局)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