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南通:走好科技引领的江海特色创新之路

   2022-05-26 南通市科技局</p><!--ZJEG_RS
30
核心提示:近年来,南通市以建设沿江科创带为统领,以培育创新型企业为重点,以集聚高端领军人才为关键,以构建“如鱼

近年来,南通市以建设沿江科创带为统领,以培育创新型企业为重点,以集聚高端领军人才为关键,以构建“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一流创新生态为支撑,锚定“建设更高水平国家创新型城市”目标,奋力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全国影响力和长三角引领性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为南通“过万亿”后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澎湃动力。2021年南通市创新能力在全国78个创新型城市中排名第23,较上年跃进3位。

一是强化统筹领导,构建创新网络体系。建立全市域科创委体系,成立市委、市政府两个“一把手”双挂帅的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在全省率先实现县市区科创委全覆盖,构建全市域大科创一体化推进格局。建立科技创新双月例会制度,实施“交办—督查—反馈—整改”闭环机制,高位推进人才科创项目招引、高企培育、科创载体建设、创新政策兑现等重点工作。高标准规划建设沿江科创带,以沿江沿海生态景观带为支撑,将园区、板块分散的科创资源串珠成链,建立平台共建、资源共用、宣传共频、信息共享四项机制,构建“一核、四区、多园”可拓展的发展布局。

二是强化培育支撑,壮大创新主体集群。出台高企培育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健全“泛科技型企业库—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小升高’培育企业库—高新技术企业库—重点科创企业培育库”五级梯次培育库,创建企业科技创新活力积分,建立覆盖全市企业的创新大数据和政策兑现服务平台。建设江苏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光电科学紫琅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开展全市创新孵化载体年度绩效星级评定,全市已建省级以上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等科创载体131家、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447家。在全省率先建立县市区创新能力评价和园区创新能力监测模型,对各板块生动画像、精准指导,统筹协调好各区域产业培育、政策制定、平台建设,形成错位发展、协调联动的发展格局。2021年全市4家省级以上高新区创新驱动发展综合评价排名平均进6位,进位幅度全省第一。

三是强化协同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在全省首次提出组建产业协同创新联合体,并出台认定管理办法,精准实现创新技术与成果在产业链上的转移转化,目前已成立半导体和汽车及零部件2个产业协同创新联合体。在全省率先出台“揭榜挂帅”技术攻关实施办法,聚焦16个重点优势产业链的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关键技术,首批发榜11项,其中产业关键核心技术9项、国际领先原始创新技术1项。引进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设立长三角协同创新专项,举办跨江融合产学研对接大会,实施产学研合作金桥工程,建立校企联盟1088个,推动技术需求与科技成果多渠道、全方位对接。

四是强化系统构建,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出台科技新政“创新30条”,构建企业全成长周期政策支持体系,推行认定类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按月兑付科技专项资金,试行科技项目申报、评审、验收等环节的“无纸化”办理。实施科技服务业繁荣发展三年行动,着力构建“1+12+20”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南通科技大市场,支持研发设计、软件开发等领域的服务机构能力提升和规模化发展。加快构建全生命周期股权基金支持体系,推动沿江科创带各园区建立了17支、总规模超50亿元的科技创投基金。引聚高层次科技人才,出台“人才新政3.0”,在全省率先实行外国专家来华“不见面审批”、并联审批,审批时限压缩一半,加速构建“如鱼得水、如鸟归林”的一流创新生态。

来源:南通市科技局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