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创新引领 创业筑梦——2022年山东省中小微企业创新竞技行动计划启动

   2022-05-23 山东省科技厅
34
核心提示:5月20日,省科技厅召开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东赛区暨2022年“建行创业者港湾”山东省中小微企业创新

5月20日,省科技厅召开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东赛区暨2022年“建行创业者港湾”山东省中小微企业创新竞技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发布及政策宣讲会,介绍“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解读大赛内容及相关支持政策。

根据实施方案,本届大赛以“创新引领,创业筑梦”为主题,由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工信厅、省财政厅、共青团山东省委、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山东银保监局等7家部门(单位)联合主办,旨在认真落实“十大创新”“十强产业”“十大扩需求”2022年行动计划,聚焦国家战略和重大需求,突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促进技术要素与资本要素融合发展,助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营造科技创新氛围,纵深推进科技创新创业,提升产业发展现代化水平。

大赛分中小企业赛、团队赛。按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进行比赛。大赛分报名参赛、资格审查、网上初选、现场晋级、公示公告、推荐国赛等阶段。符合中小企业赛参赛条件的企业登录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官网(网址:www.cxcyds.com)统一注册报名,注册截止时间为2022年6月23日,报名截止时间为2022年6月30日。符合团队赛参赛条件的团队登录山东省科技云平台(网址:http://cloud.sdstc.gov.cn/stads/stads/index.html)统一注册报名,注册报名截止时间为2022年6月30日。参赛资格确认截止时间为2022年7月8日。每个领域按照参加网上报名参赛企业(团队)数量40%左右的比例进入现场晋级阶段。现场晋级按“7分钟路演+5分钟答辩”方式进行,每个领域按照参加本阶段企业(团队)数量40%左右的比例确定最终晋级胜出企业(团队)数量,专题赛现场晋级胜出数量不设比例。网上初选和现场晋级时间为7月至8月。

支持政策方面,中小企业赛参赛企业将享受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工程支持、普惠性政策支持、科技金融支持、建设银行创新创业支持、深圳证券交易所科融通平台创新创业等政策支持。各竞技领域现场晋级胜出的初创组企业将获得最高10万元的补助支持,成长组企业最高30万元的补助支持。符合条件的参赛企业均享受企业研究开发财政补助、小升高补助、创新券等普惠性政策。优胜团队负责人带领团队赛后一年内在山东注册成立企业的,可获得最高10万元科技计划项目补助支持。优胜团队优先推荐到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落地,享受最新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和孵化服务,加速实现产业化。

与往届相比,今年“行动计划”呈现以下特色:一是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及数字强省战略,在国赛技术领域设置基础上,大赛在现场晋级阶段围绕数字经济强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重点方向增设2个专题赛,通过专题赛方式提升我省数字强省建设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创新支撑能力。二是在现场晋级赛阶段增设荣誉奖项,省大赛组委会对各组现场晋级赛得分前10名的企业(团队)授予“科创之星”并现场颁奖;对参加现场晋级赛的其他企业(团队)授予优秀企业(团队)称号。同时,对组织成效显著的市级科技管理部门和承办单位授予优秀组织奖。三是升级扶持和服务措施,晋级国赛并获取国赛优秀企业的可获最高50万元补助支持,现场晋级优胜企业可获得建设银行山东分行最高1000万的贷款授信支持。同时,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等作为大赛支持单位,将为参赛企业提供创业孵化、信贷融资、创投服务、辅导培训、跟踪对接等服务支持。

“行动计划”作为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东赛区自2017年组织实施以来已成功举办五届,大赛主办方不断打造山东特色科技计划扶持模式,完善科技创新评价和项目遴选模式,创造出了一条在政府引导下市场机制有效推进科技创新创业的方式。5年来共吸引近8000家企业(团队)参赛,省级财政扶持资金达3.4亿元,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000多家,极大推进了我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发展。

会上,省科技厅、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详细解读了大赛内容及支持政策、科技金融服务企业发展以及支持大赛有关服务等情况。齐鲁网·闪电新闻、新华网、山东科技云讲堂等对政策宣讲进行了同步直播,共有86.2万余人次在线观看。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