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河间市的京津冀再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实验室,工作人员正在对相关产品进行检验。河间市委宣传部供图
石药集团中央药物研究院研发人员正在进行新药科研攻关。石药集团供图
在华药集团新药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生物技术所检验检测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做狂犬病毒单抗的高效液相色谱纯度检测。河北日报资料片
在临城县水泵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人员正研究分析泵性能曲线,进行产品优化设计。临城县水泵产业技术研究院供图
新型研发机构,是加强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新生力量,是聚集高层次科技资源、融通科研开发体系与产业应用体系、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
去年,石药集团中奇制药技术(石家庄)有限公司、华北制药集团新药研究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临城县水泵产业技术研究院、河北京津冀再制造产业技术研究有限公司等4家省内机构,被省科技厅确定为我省首批成长型新型研发机构。此外,有10家机构被列入河北省初创型新型研发机构。
新型研发机构“新”在何处?这支创新的生力军为何能取得超常规的成绩?如何破除科技与市场“两张皮”的痼疾?我省未来将如何发展新型研发机构?……
近日,带着这些疑问,笔者采访了我省几家新型研发机构和相关管理部门,一探究竟。
机制灵活,有力融合各方优势
各种测试样机,满眼可见的零部件,显示屏上参数滚动……来到位于河间市的京津冀再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一楼实验室,一只等离子熔覆系统机器手臂正悬在半空,仿若置身科幻电影中的场景。
“原本报废的汽车配件经过这只‘妙手’的施救得以‘起死回生’,应用‘再制造’技术相较于传统的直接更换新品,无疑大大降低了企业成本……”站在机器旁,京津冀再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史佩京介绍道。
2017年,河北启动新型研发机构试点培育工作,酝酿已久的一场创新变革终于落地。2018-2020年,省科技厅连续三年培育支持了110家新型研发机构试点单位,对每家试点单位给予50万元的建设引导经费支持。
京津冀再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便名列其中。
在成立之时,这些新型研发机构都被寄予了厚望——在基础前沿、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方面作出重大原创贡献。“打破院墙”,集顶尖人才的聪明智慧,开放创新合作,成为新型研发机构面对这一重任的共同选择。
但类似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河北从未有过,而研究院得自己闯一条未来发展之路。
新型研发机构要想落地、生根、成长,离不开阳光、雨露、空气的滋养,如何博取众家之长,用好政策的指挥棒?
省科技厅科技平台与基础研究处处长范庆书说,为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健康有序发展,我省提出了在科技研发、财政资金、市场化运行、成果转化、要素保障等方面的支持政策。
政府的支持和科技政策的红利,让京津冀再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迈出了先行先试的第一步,目标便是打破再制造产业转型发展道路上的,存在于单位之间、学科之间、科研与产业之间的“三堵墙”。
这是一步关键的“先手棋”。
有别于传统的科研事业单位,研究院大力推动科技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起面向产业需求的研究中心。史佩京表示:“通过优化科技资源的配置,让研究成果更顺利地和需求结合。”
“废旧智能装备机电一体化再制造升级技术”这一国家重大项目的诞生便源于京津冀的院地合作。
史佩京说:“地方的需求很多时候是我们待在实验室里想不出来的,科技创新更要解决实际应用场景的痛点。这也是我们与一般科研机构的最大不同。”如今,该项目部分关键核心技术已经产业化,在一些地区开始推广应用。
这只是京津冀再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的一个缩影。
目前,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地区创新发展需要,研究院已在重点创新领域组建了河北省院士工作站、机电产品再制造工程研究中心、高端智能再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机电装备再制造创新中心、沧州市智能再制造技术创新中心等省市科技平台,建成了具备CNAS认可(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和CMA认证(中国计量认证)资质的检测认证实验室。
在这里,应用研究与产业化对接融通,科学家可获取企业发展中有重大需求的课题,企业容易找到合适的科学家。
体制机制的改革仍在不断深化。京津冀再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还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研究,为不同再制造企业提供技术服务,科技服务网络覆盖全国20多个县(市、区),服务企业30余家。
激发创新活力,打造人才“强磁场”
新型研发机构究竟“新”在何处?
在省科技厅副厅长张永强看来,“新”的核心就是人才,打破传统机制约束,通过创新机制将优秀人才汇聚,探索重大创新。
它的运作方式更让人耳目一新——“找到最好的人,给他自由支配的经费,提供给他需要的资源”。
也就是说,它不像一般研发机构那样支持具体的项目,而是支持具体的人,支持目前顶级和将来有可能变成顶级的科研人才。
作为河北省成长型新型研发机构,石药集团中奇制药技术(石家庄)有限公司营造了一个不问年龄、同台竞技、激发创新的科研环境。
入职不到一年,该公司的副主任研究员余涛,觉得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事业发展符合自己的期待。
“我负责的项目马上进入关键节点,我们要抓紧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进度正常。”5月,余涛像往常一样忙碌。关注新型制剂及其工艺,是他所在团队的长远规划。
新型制剂是在化合物新药基础上开发出的改良型新药,与改良前制剂相比,具有副作用更小、疗效更优、患者顺应性更好等优点。
“这不是一个短期可见效的项目,但石药给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环境,支持我们开展研究。”余涛说。
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开展引领性科技攻关,是石药的重要理念。团队负责人会围绕总目标,把科研进度逐层分解为多个阶段,具体任务也不断细化,甚至每个小组都立下了“军令状”。
敢立“军令状”的背后,是一支专业“管家”团队提供的充足“后勤补给”。大到重要仪器设备的采购,小到一件耗材,石药都安排专人根据市场情况和科研需求灵活调配。
石药中奇还开启了一系列引才用才机制,从科研院所、知名高校、领军企业吸引人才,充分放权,鼓励他们大胆研究、不计成败,匹配在科研单位中有竞争力的薪酬,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在这里,汇聚了一批来自世界顶尖院校的科研人员,石药给予这些科学家极大的信任,每月组织一次高规格讨论小组,在一次次头脑风暴中,让灵感火花迸发,企业未来的发展路径也由此确立。
“在石药集团,科研人员不需再为曾经要承担的一些非科技事务困扰,有了更多的时间精力专注研发,创新成果喷涌而出。”余涛说。
如今,石药坚持科技创新为先导,开发成功了国家一类新药恩必普和多美素、克艾力、安复利克、多恩达等创新药。2021年集团研发投入34亿多元,在研管线有创新药项目达100多个。
坚持市场导向,畅通成果转化
3月初,在武汉积玉桥街凤凰城社区狂犬病暴露门诊,第一针“迅可”单抗注射液完成接种。
“迅可”是华北制药新药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家一类新药,我国首个投放市场的重组全人源抗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
作为新型研究机构,华北制药新药公司天然就带有创新基因。
在业界看来,新型研发机构是“四不像”单位。它既是大学又不完全像大学,文化不同;既是科研机构又不完全像科研院所,内容不同;既是企业又不完全像企业,目标不同;既是事业单位又不完全像事业单位,机制不同。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它一端连接前瞻技术,另一端则连接应用市场,打通了从技术到产业的通道,是个协同创新的大平台。也正因为新型研发机构有这种作用,所以有人给它起了个“雅号”:创新催化剂。
如何在市场中拥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是华药新药从建立之初就在思考的问题。
为了支持新药公司,华北制药从顶层设计入手,以科技产品市场化为导向,制定成果转化收益为核心的业绩评价和薪酬分配机制。
2020年,新药公司进一步完善了《科研项目奖励办法》,对研发项目分阶段进行“里程碑”式的奖励,在以往基础上奖励额度也顺应市场行情几乎翻了一番。
“里程碑”式的奖励机制,让“迅可”项目团队成员成了最早的受益者。
从药物临床,完成三期临床试验,再到“迅可”成功上市,每个节点,团队都能拿到几万到几十万不等的奖励。“这种可量化、可执行、可考核的奖励模式,相当于给漫长的研发过程装上了‘马达’,研发进展也在激励中不断提速。”华北制药新药公司科研管理部高级工程师马志珺坦言。
“为加快成果转化,新药公司还建成了生物技术药物产业化基地,微生物药物中试基地建设项目已经立项,合成药物中试基地和制剂中试基地建设也在持续推进中。”马志珺介绍。
坚持市场导向,让创新成果层出不穷。华药新药现已拥有十余个处在不同研发阶段的梯次化产品集群,阿维菌素发酵单位、注射用盐酸去甲万古霉素成品率等50项技术创历史最好水平。
范庆书表示,新型研发机构要明确自己的功能和定位,可以不跟高校争学术之名,也不跟企业争产品之利,致力于推动科技成果由纸上谈兵变为生活现实是新型研发机构的目标,通过加速推进项目落地,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补强产业链,把推动产业发展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
是加速器,也是孵化器
面对新型研发机构这个新生事物,各方都在探索中前行。
2019年,科技部下发指导意见提出,新型研发机构的三大任务为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研发服务。意见落地之后,不少省份将其细分为科技创新、企业孵化、人才培养。
在张永强看来,新型研发机构是一个加速器,要通过源源不断地创新,将科技成果转化成现实生产力。它还是一个孵化器。“不仅自己要裂变,吸引国内外的人才、技术共同发展,还要促进别人的裂变,孵化出新的团队、项目、产业、公司。”
通过冷冲压和焊接工艺来生产潜水电泵零部件,这一国内领先的科技成果出自河北兴临水泵有限公司,而这正是临城县水泵产业技术研究院孵化服务的一家科技企业。
作为成长型新型研发机构,临城县水泵产业技术研究院以技术成果为纽带,采取共同出资、技术入股、平台建设、协作研发等方式,在建设和运行上做出了大胆尝试,每年到高校、院所、企业搜集和筛选符合水泵产业发展方向的科研项目,并提供从项目孵化到进入市场的全方位服务。
此外,研究院在其办公大楼设立共创空间,引入企业,约定通过共创空间形成技术合力、共同创新、快速形成创新成果,惠及整个行业。
“新型研发机构是区域创新的重要生力军,我省坚持高质量培育和引进新型研发机构。”范庆书介绍,近年来在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工作中,省科技厅聚焦我省产业需要,围绕县域创新格局,支持地方发展,调动社会各方参与,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主导产业和区域特色产业,培育发展具有显示度和示范作用的新型研发机构。
范庆书告诉笔者,在新型研发机构的扶持下,最初微小的想法都能有团队去点亮,团队再发展为联合体、中心,经过机构的孵化、培育,适当的时候,一个新的企业、一家新的研发机构就能走上上市之路。
这就是新型研发机构的力量。河北看见了这种力量。
今后,省科技厅将聚焦我省12个主导产业和107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需求,建立完善培育工作机制,加快培育建设一批面向市场需求的省新型研发机构。到2025年,省新型研发机构(初创型、成长型)达到50家。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