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国际石油公司经营业绩持续回升

   2022-05-24 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52
核心提示:今年以来,受益于国际原油市场供不应求、国际原油价格大幅反弹,国际石油公司经营业绩持续提升、财务状况持

今年以来,受益于国际原油市场供不应求、国际原油价格大幅反弹,国际石油公司经营业绩持续提升、财务状况持续向好。笔者通过国际石油公司季度财报数据分析和发展趋势推演,总结出一季度国际石油公司的业绩呈现特征,并梳理得出三点认识,以飨读者。

一季度经营业绩呈现三“全”特征

今年一季度,国际油价大幅上涨,国际布伦特原油均价较上年同期上涨67.3%,达102.23美元/桶,为近4年来第一季度最高;WTI均价为95.21美元/桶,较上年同期上涨63.8%。在原油价格持续高企的情景下,国际石油公司的经营业绩快速提升,呈现出三“全”特征:

一是业绩大幅提升表现在全群体。五大石油公司实现超预期盈利。雪佛龙实现净利润63亿美元,创2012年以来最高水平;壳牌在减计退出资产39亿美元的情况下,实现净利润91亿美元,是去年同期的4倍;道达尔在减计退出资产41亿美元的情况下,盈利49亿美元;只有bp出现了204亿元的大幅亏损。

二是业绩大幅提升表现在全产业链。以五大国际石油公司为例,一季度在总体实现大幅盈利的基础上,产业链各环节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盈利,埃克森美孚上游业务经营利润45亿美元,同比增长76%,下游业务实现盈利3.32亿美元,较去年同期亏损3.9亿美元,较好地实现了扭亏为盈、业绩反转;道达尔上游业务经营利润30亿美元,同比增长10%,下游业务实现盈利24亿美元,同比增长105%;雪佛龙国内油品销售业务和道达尔炼化、海上风电业务的盈利增长都成为国际石油公司季度财报的突出亮点。

三是业绩大幅提升表现在全面指标。一季度,国际石油公司在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大幅增长的基础上,企业其他主要财务指标也持续向好。壳牌实现经营现金流148亿美元,同比增加78%,实现自由现金流105亿美元,同比增加36.4%,公司净债务下降至485亿美元,资产负债率下降1.1个百分点,完成了4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任务;雪佛龙实现经营现金流81亿美元,同比增加93%,实现自由现金流61亿美元,同比增加144%;道达尔资产负债率下降至12.5%,资本回报率达到18.5%,实施3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埃克森美孚实现经营现金流1147亿美元,同比增加60%,实现自由现金流108亿美元,同比增加57%,回购了21亿美元的股票;bp净债务降至275亿美元,实现连续第8个季度减少,资产负债率下降1个百分点,宣布25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

资产优化、低成本及科技创新是永恒主题

诚然,一季度国际石油公司业绩实现大幅增长主要归因于国际油价大幅反弹。但国际石油公司在以下三方面的战略调整和举措,值得我国石油公司借鉴。

一是资产配置持续优化,经营效率大幅提升成为业绩提升的必要条件。近年来,在油气市场不确定性显著增加、能源转型加速推进背景下,国际石油公司适时开展战略调整,聚焦核心业务和资产,剥离长周期、低收益的非核心资产。据统计,近几年国际石油公司不断收缩上游经营区域,持续在战略核心区域聚焦核心业务,参与油气合作的国家数量持续降低,上游资产地域性集中趋势加速。雪佛龙、壳牌海外上游资产所在国的数量由2014年的30多个下降至2019年的20个左右;埃克森美孚、bp和道达尔仅剩十余个。

二是低油价下苦练内功,节支降本成为业绩提升的核心要素。几年来,国际石油公司一定程度上保持发展定力,集中力量打造油气优势领域,通过数字孪生、远程钻井等科技创新持续优化经营成本。通过实施工程集成化、标准化、模块化,国际石油公司的油气操作成本在2015年的基础上普降30%。

三是数字化、智能化成为业绩提升的外在赋能。在全球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几年来,国际石油公司加强了与微软、IBM、谷歌等科技巨头和西门子股份公司、通用电气公司、施耐德电气有限公司等制造装备巨头的跨界科技合作,利用数字化、智能化方式和手段为企业用户提供更为可靠和科学的能源解决方案。这两年,壳牌和道达尔等欧洲国际石油公司的数字化业务收入和利润不仅实现了这20%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而且为传统油气业务装置了业绩提升的翅膀,充分为传统业务赋能。

无论是高油价或是低油价,资产优化、成本竞争力和科技创新基础永远都是国际石油公司长期生存发展和屹立油气行业的压舱石和核心力。只有苦练并掌握这些内功,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永立时代潮头,发展成为百年石油企业。(中国石油报 作者:徐东 冯敬轩 中国石油规划总院)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