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氢能科技 沙蓬绿色种养产业模式 联源科技 超联科技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园区

智慧城市:从技术“面子”转向民生“里子”

   2022-06-20 学习时报
44
核心提示:尚进 当前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正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各类智慧城市应用已取得显著成效。如在线挂号、扫码就诊

尚进

当前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正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各类智慧城市应用已取得显著成效。如在线挂号、扫码就诊、自助缴费缓解了百姓就医难的问题,电子交警、潮汐分流、智能停车等大大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实时公交、刷码乘车也极大方便了百姓出行,健康码和大数据行程卡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同时,智慧城市建设中也暴露出一些“智慧失灵”问题。在面对突发应急状况如暴雨、洪灾、新冠肺炎疫情时,部分智慧城市系统表现不尽如人意,如健康码系统的崩溃,城市排水系统的瘫痪等。究其原因,智慧城市项目成为各种冰冷智慧系统堆砌的“形象工程”,并没有立足应用,优化系统逻辑。很多城市“重建设、轻考核”,对智慧应用的成效和运营,特别是突发紧急场景下的测试评估不到位。智慧城市建设只关注了技术,却忽略了“技术”与“人”的互动交流、忽略了建设后的运营效果评估与应急态势管理。

智慧城市发展到今天,以民为本保障老百姓的福祉、以用为本体现公共属性、注重配合发挥协同价值,这三个维度的问题已经到了亟待解决的时候。智慧城市建设不仅要有“智慧”,更要有“温度”。智慧城市下半场,需要我们从技术“面子”转向民生“里子”,让市民真正感受到科技支撑下城市生活的安全和温暖。因此,我们要积极探寻和不断丰富以民为本、成效导向、统筹集约、协同创新的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模式,提升百姓的科技获得感。

以人为本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立足点和着力点,只有更多地关注民生,才能推进新型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避免突发事件或应急状态下的智慧失灵。

以惠民为中心建设善治之城。充分考虑百姓需求,以居民切身需要为导向来设计和构建智慧应用系统。尊重社会发展水平和地域历史文化,兼顾线上与线下结合等服务方式。同时提升包容性,关照老弱病残群体,不仅要实现城市公共服务的物理无障碍,更要实现信息无障碍,打造有温度的智慧城市。

以问题为导向解决百姓之关切。问题导向本质上是问题价值导向,要根据不同城市的不同实际情况,深入调研,找到急需解决的与百姓相关的问题。问题的价值决定工作的价值,选择做什么非常关键,大而全更多展现的是形象工程,却不是百姓真正需要的;少而精更能确保智慧城市发展稳步前行。

创新拓展应用场景。以应用场景创新设计为抓手,以成功案例为基础,建设城市应用场景库,并根据实践不断更新完善。瞄准城市发展实际需求和紧要问题,开放社会经济高价值的场景,着力打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智能社区、智慧停车等盈利能力强的应用场景设计和建设。

防患未然补齐应急短板。全面系统梳理公共卫生等应急事件相关的风险因子,加强智慧城市应用建设后的安全和效能评估与应急管理预案,建立多点多渠道的监测系统。提升数据分析处理的能力,打造智能化的预警预测系统,通过AI仿真模拟提前预判突发事件的演变态势,提供基于数据的辅助决策,提升城市的协同联防联控能力,提高公众应急防护意识和能力。

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高质量生活服务为纽带,重点围绕公共教育、劳动就业、医疗卫生、养老服务、公共安全、食药安全、应急保障、残疾人和特殊群体关爱等基本民生领域,为城乡结合部及乡村百姓提供优质数字化服务。同时加强数字普惠,推进城乡百姓在网络接入、数字技能、数字权利等方面普惠均等。

加强数据共享和垂直协同。遵循公正、公平、便民的原则,科学合理开放与百姓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数据,加强对数据资源的治理,界定数据所有权、采集权、使用权、增值权和分配权,加强数据安全合规监管,完善数据分级分类利用规则。尤其注重面向基层,提供适用、安全的数据资源服务。

探索新型智慧城市治理新模式。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全社会参与的多元共治模式,为多元主体参与新型智慧城市治理提供实践平台。与此同时,充分发挥民主党派与专业社会团体的作用,为高效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贡献各方智慧。

(作者系中国信息界杂志社社长、中国信息界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市朝阳区政协委员,民革北京市朝阳区委委员、科技专委会主任,本文首发于学习时报)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宣传国家科技政策,展示国家科技形象,增强国家科技软实力,参与国际科技舆论竞争,提高国际科技话语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网文章及图片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说明  |  隐私政策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  粤ICP备05102027号

粤公网安备 4404020200135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