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廊坊开发区汇聚了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多家注册企业,其中“四上”企业309家、规上工业企业137家、外资企业153家、高新技术企业142家、世界500强企业21家。该区以全市1/100的土地,贡献了廊坊1/10的地区生产总值、1/7的税收,以及近一半的实际利用外资,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高端产业的聚集区、集约发展的高产田、改革开放的新高地今年6月26日,廊坊经济技术开发区将迎来建区30周年。经过30年艰苦创业,这里从“春来黄沙蔽日,秋去鸟兽无踪”的沙荒地,蝶变成产业聚集、人才聚集、财富聚集的国家级开发区。
图片来源:河北日报
今天的廊坊开发区,以全市1/100的土地,贡献了廊坊1/10的地区生产总值、1/7的税收、1/5的规上工业增加值、1/3的规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和限上消费品零售额,以及近一半的实际利用外资,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高端产业的聚集区、集约发展的高产田、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30载栉风沐雨,30载春华秋实。在这片创新创业的沃土上,汇聚了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的6000多家注册企业,其中“四上”企业309家、规上工业企业137家、外资企业153家、高新技术企业142家、世界500强企业21家……一座产业发达、创新引领、兴业宜居的现代化产业新城,崛起在京津走廊。
建链强链 走好现代产业发展之路
在廊坊精雕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展厅,一辆造型精致的全不锈钢坦克模型让人眼前一亮。根据产品说明,这款模型每个部件的加工误差控制在0.02毫米以内,手工组装时真正做到严丝合缝,模型也更逼真。“自2010年入驻廊坊开发区以来,我们已完成三期项目建设,年产高精密数控机床1万余台。”该公司市场应用部总经理宋涛说。
发展经济是开发区的主责主业,而产业是发展经济的关键所在。从建区初期聚焦外资引进,到“二次创业”时期内外资并重,再到近年来聚焦高端高新产业,精准建链、强链、补链、延链,经过30年的不懈努力,廊坊开发区培育了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和新能源、生命科学、休闲文旅、现代服务六大主导产业,形成了“既有大树又有森林,有链条又有集群”的产业集聚良性局面,现代化经济体系加速构建。
抢占前沿信息技术制高点,廊坊开发区重点在大数据云服务、人工智能、产业互联网三大领域实现跨越式发展,围绕产业链分工布局高端环节,不断提升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在区域经济中的首位度。
目前,区内聚集有华为云数据中心、京东云计算中心、润泽国际信息港、联通华北(廊坊)基地、人保北方信息中心等数字经济代表,有研光电、中电熊猫、久智光电子、宝昂光电等光电材料旗舰企业,华为技术、志晟信息、维尔达等软件技术服务领军企业,中科聚信京津冀总部、百信信创生态创新基地、河北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华为联合数字创新中心等信创产业龙头项目。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版图不断扩大,产业链条不断延长,廊坊开发区已成为全省乃至国家电子信息产业举足轻重的一极。特别是大数据产业,在廊坊开发区蓬勃发展。他们已建成数据中心94.5万平方米、大数据应用中心33万平方米,建成机柜7.29万架,产业规模全国领先,是我省唯一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大数据产业),与中关村、贵安新区一起被评为“中国八个大数据明星产业园”。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廊坊开发区重点围绕汽车制造、工程机械、智能装备等先进设备制造业领域,坚持世界眼光和国际标准,加快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研发,培育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目前,区内137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有64家企业从事高端装备研发与生产,其中不乏生产高端筑路机械的维特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精雕数控机床、全球一流发动机配件供应商辉门、欧洲最大的筑路设备制造商玛连尼法亚、全球领先的电梯制造商富士达电梯等优秀企业的身影。
廊坊开发区还培育发展现代商务、科技服务、产业金融、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形成产业发展持续动力。
今天的廊坊开发区,无论产业规模还是产业综合竞争力,都位居全省开发区前列。
创新驱动 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压路机、摊铺机、铣刨机……走进维特根中国廊坊工厂生产车间可以看到,一台台大型筑养路设备正在组装调试。自2015年入驻廊坊开发区以来,维特根先后进行两期建设,超过1.3万台设备在这里生产交付。
“企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理念创新。”维特根中国总裁卡尔介绍,廊坊工厂在设计之初,就引入了业界先进的SA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可对20多万种物品进行有效管理。二期项目又引入工业4.0的生产理念,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不久前,他们成功入选河北省2022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试点名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建区30年来,廊坊开发区以打造创新型开发区为指引,大力实施创新驱动。他们在科技强区、政策支持、体制机制改革、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区域合作、营商环境等方面不断加大创新力度,营造良好生态,持续催生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打造创新型开发区,廊坊开发区把科技创新放在核心位置优先发展。他们持续推进产业技术研究院、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建设;建立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机制,按照“个转企”“小升高”路径,壮大创新主体。同时,与京津院校、科研院所展开全面合作,形成京津研发、廊坊开发区转化的创新发展局面。推进科技创新,该区尤其注重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这些企业集中在制造业领域,具有小配件蕴含高技术、小企业支撑大配套、小产业干成大事业等特点。”廊坊开发区发展改革和科技创新局常务副局长许馨文说,他们从“政策+资本+服务+载体”等多个层面,给予了“专精特新”企业多方面的支持。
目前,廊坊开发区拥有国家级科研院所4家、博士后研发创新机构18家、各类研发平台159个,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4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57家,拥有“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3家,其中国家级5家。发明专利申请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连续多年保持全市领先,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动力强劲。
打造创新型开发区,廊坊开发区的体制机制创新也一直走在前列。2015年,他们以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勇气,在全省率先启动了体制机制改革,推行大部门体制、人员管理“双轨制”、全员聘任制、绩效工资制、绩效考核制,相关经验做法在全省开发区全面推广,被全国多家国家级开发区学习借鉴。
2021年,他们启动实施优化管理运行机制改革,进一步推进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协同、运行机制高效,特别是通过组建发展改革和科技创新局、投资促进和招商合作局,经济发展相关部门主要精力进一步向稳定经济运行、强化招商引资、做实企业服务集中,一支懂产业、通政策、勤服务的专业化队伍快速形成,企业和项目所需的金融、人才、土地、能源等要素供给更加有力。
近日,一批从日本进口的婴儿纸尿裤被京东集团调拨到位于廊坊综合保税区的仓库里,享受“按货物状态分类监管存放”这一全新的监管方式带来的便利。“自2019年启动运行以来,廊坊综合保税区复制推广按货物状态分类监管存放,先进区、后报关等自贸区与综合保税区相关改革试点经验14项,大大提高了贸易便利化,这里正在加快成为全省一流、国内领先的对外开放新平台。”廊坊综合保税区管理办公室主任康玉坤介绍,2021年,他们完成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业务72.05万单,实现贸易额6955万元,占全省业务量的70%以上。
这是廊坊开发区加大对外开放的一个缩影。打造创新型开发区,廊坊开发区在对外开放方面不断创新。他们依托廊坊综合保税区,推广“龙头企业+跨境电商+海外仓”发展模式,推进综保区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发展。充分运用第五代移动通信、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利用线上展会、电商平台等新渠道开拓国际市场。
廊坊开发区规划建设面积38平方公里,在国家级开发区中属于“小块头”,但是这个“小块头”却依靠创新爆发出巨大能量。2021年,全区共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3亿元,同比增长30.2%,展现出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
优化环境 走好赋能发展之路
进入夏季,万物竞秀。在廊坊开发区桐西路西侧,正在建设中的河北省重点建设项目——河北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的白色建筑楼群在阳光下格外显眼。
“该项目定位为以肿瘤诊疗为特色,集综合医疗、教育、科研、预防功能于一体的国际一流、国内典范的三级甲等肿瘤医院,对完善开发区乃至廊坊医疗卫生设施、改善就医条件、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廊坊开发区投资促进和招商合作局副局长魏晓煜说。
30年来,廊坊开发区持续发力城区建设,梯次推进道路、景观、医疗、教育等城区配套和民生工程,不断加强水、电、路、气、智慧城市等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和产业发展条件逐步改善。同时,全力实施营商环境评价、“放管服”改革、人才引进等暖企措施,努力打造效率最高、服务最好、企业获得感最强的一流营商环境。
城区建设日新月异,城区品质显著提升。
——打通艺术大道、友谊路等多条断头路,完成创业路、四海路等主次干道改造提升,形成五横四纵快速路网体系,经济运行更加通畅,人民群众出行更加便利。
——建成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利用国际领先的“ROMA”总线技术,构建了一个全域协同、立体感知、不断演进的城市智能体,大大提升了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
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企业发展更加安心。
——根据企业的具体需求,制定出台政企面对面、政银企对接、产学研用对接等服务企业五大机制和外商投资、新增“四上”奖补、产业转型升级等八大专项促进办法,全力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
——以简化办事手续、减少办事时间、降低办事成本为着力点,打造高水平信息化平台,拓展“一网通办”范围,打造一流政务服务。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100%,最多跑一次和不见面审批事项达96%。
——按照国际可比、对标世行、廊坊特色的原则,每年聘请第三方评价机构开展营商环境评价,查找短板、对标改进,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2017年,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博士后谢华生加入新奥集团,担任新奥聚变中心副主任和聚变模拟首席科学家。入职以来,谢华生帮助新奥集团组建起覆盖物理设计、理论模拟、装置搭建等多分支研究的专业团队,推动新奥聚变项目快速发展。“在这里,我不仅享受着每年2.4万元的生活补贴,还被评为2019年廊坊市‘最美科技工作者’。”谢华生说。
为利用好人才这个第一资源,廊坊开发区在全省率先出台《引进高层次人才试行办法》及4个配套办法,对引进人才提供生活补贴、购房补贴、创新扶持等全方位、多层次支持;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每年由财政安排预算资金1000万元,用于高层次人才的各项补贴、资助和奖励;研究制定部门联动服务机制,在居留和出入境、落户、社保、住房、子女就学、医疗保健等方面,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快捷优质服务。
目前,廊坊开发区共拥有博士333人、硕士3402人、高级职称人才3893人、高技能人才9236人,为全区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支撑。
回首过去,廊坊开发区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成为廊坊乃至全省改革开放的领头雁、排头兵。展望未来,廊坊开发区信心坚定、豪情满怀,向着“一进一争两翻番”(“十四五”期间,全区综合发展水平进入国家级开发区30强,排名争取位列全省开发区首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四大主导产业营业收入翻一番)的目标奋力前行。廊坊开发区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王一平说,廊坊开发区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奋发进取,更大程度释放国家级品牌效应,探索形成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书写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自其它媒体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扬科技创新精神,传递更多科技创新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在此我们谨向原作者和原媒体致以敬意。如果您认为本站文章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